红安网消息 7月17日上午,红安县城关镇金沙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教室里,禁毒社工化身老师,一张张高清对比图、一段段生动有趣的禁毒科普短片和防溺水知识,一堂融合视觉冲击与深刻警示的禁毒知识课,以孩子们看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徐徐展开。
“同学们请看这组图片——4月29日,就在我们红安,一位村民在菜园里种下1160株罂粟,被民警现场铲除!”社工老师用身边真实案例开场,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屏幕上依次出现罂粟与虞美人对比图:锯齿边缘的叶片、光滑的茎干、饱满的球形果实……孩子们举起小手,像小小植物学家一样,把罂粟的“身份证”牢牢刻进脑海。
“如果在家门口看到这种花怎么办?”社工老师追问。
“不碰、远离、告诉爸爸妈妈,再打110!”孩子们异口同声。
紧接着,画风一转——色彩斑斓的“奶茶包”、印着卡通图案的“小贴纸”、看似普通的“跳跳糖”出现在屏幕上。“这些也是毒品吗?”面对孩子们的惊呼,社工老师拆开仿真模型:奶茶粉里藏着合成大麻素,贴纸背面涂满LSD,跳跳糖里混着冰毒颗粒。
“坏人专挑好奇心强的同学下手,颜色越好看,包装越可爱,越要提高警惕!”老师边说边把模型递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亲手掂量“危险”的重量。
“那咳嗽糖浆能不能多喝?”社工老师又抛出一个“陷阱题”。大屏幕上,红色警示框圈出“麻精药品滥用=吸毒”八个大字。
“医生开的是药,不按剂量吃就是毒!”老师用红安近期一名青少年滥用止咳药成瘾的真实案例,把“遵医嘱”三个字钉进孩子心里。
课程尾声,防溺水短片与禁毒警示片《毒魇》交替播放。金沙河就在托管班附近,社工老师反复叮嘱:“河水看着浅,一脚踩空就是深渊。想游泳,跟家长去正规泳池!”
一堂课,筑起一道墙。这堂课以“身边事”红安罂粟案和最近发生的溺水事件为切入点,从辨识罂粟开始,层层递进,揭开新型毒品的伪装,厘清麻精药品滥用的违法本质与健康危害,远离溺水,不仅让孩子们可以“慧眼识毒”,更是为孩子们提高了“抗毒防溺免疫力”。接下来,城关镇金沙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会抓住暑期爱心托管课堂的契机,为更多的孩子筑牢“防毒防溺”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