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清晨,阳光碎金般洒进红安县杏花乡两道桥村的深谷。
村间的田野还泛着露珠,山风已裹挟清甜桃香扑面而来——
兰溪黄桃,熟了!
站在坡上望去,墨绿的桃叶间缀满毛茸茸的金果,压弯了枝条。
果农老李带人挎着竹篮穿行林间,指尖在枝叶间翻飞如采蜜的蜂。
托果、轻旋、一掐——
熟透的黄桃坠入掌心,竹篮渐渐镀上暖金。
“晨露未干时摘的桃,脆里沁着蜜呢!”
他笑着拭去额角汗珠,身后是用七年光阴、一担担农家肥喂大的桃林。
弯腰钻进桃枝交叠的甬道,
忽而懂得一颗桃的来处:
不是超市冷柜,不是快递纸箱,
是春末雨渗进土壤的深吻,
是夏夜露水凝在果皮的薄霜,
是拒绝化肥的倔强根须,
在300个晨昏里酿出的蜜浆。
从一粒种子破土,到吸足山泉雨露、披满低海拔暖阳,
终将春的滋养、夏的热望,凝成指尖一掐即爆的蜜糖浆。
指尖抚过带绒毛的桃腹,
稍用力,“咔”一声轻响——
阳光封印的甜刹那迸溅!
齿尖撞上紧脆果肉,山泉般的汁水漫过舌苔,
甜里藏着泥土的朴,草木的野,
还有果农扎进土地里的踏实。
总有些滋味要亲手摘取才鲜活:
孩童踮脚勾下枝头的雀跃
竹篮渐满时沉甸甸的欢喜
掰开桃肉时那声清亮的“咔嚓”
风穿过桃林送来的25℃清凉
临别时,老李往我篮里多塞了两颗桃:
“带走吧,让城里人也尝尝山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