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7月16日,室外气温高达41度,高温挡不住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学子三下乡的热情。他们在完满完成七里坪镇八一村的光影行动、点亮八一村社会实践活动后,12名成龙影视传媒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传媒采访学院学生走进红色名村熊家咀村。
熊家咀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16公里,与河南省新县、黄冈市的麻城市毗邻,有“鸡鸣两省,狗咬三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全村525户1925人,党员68人,在册烈士231人。
熊家咀村红色资源富集,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较多,村境内有中共鄂豫皖省委会旧址、九月暴动十丈山指挥部遗址、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兵工厂旧址、姜家岗红军烈士墓园、鄂豫皖红军医院、英雄树遗址、程昭续烈士墓、江竹青烈士墓、程儒珍将军故居等九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是红安县红色革命遗址遗迹较多的村,被誉为红色文化名村。
近几年,熊家咀村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共同缔造方式保护红色资源。首先是保护利用相结合,成立了以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牵头的爱国卫生环境理事会、文物保护理事会,村庄环境卫生常态化干净整洁,文物点周边绿化美化,让前来参观调研、考察学习的人开心、舒心。同时,整理编印了红色故事集,赠阅全村村民和参观游客,把红色革命故事与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深度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禀赋,致力于把熊家咀村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培训、研学于一体的示范点。该村还向内发力,向外借力。2024年以来,共争取多方项目资金120多万元,已修路提升3公里,布展遗址2处,开展9处文物周边环境整治,做到布局合理、干净卫生。争取了红安县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将熊家咀村建设成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教学点。以“荆楚楷模”黄冈道德模范姜能山的影响力,接好守墓“传承棒”,向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申报红军烈士陵园为国家级传统教育基地,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和红安县人民医院支持将鄂豫皖红军医院共建为两单位传统教育基地。
除了保护红色资源外,熊家咀村大力发展以红苕、花生、油茶、板栗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动发展2家农家乐,2家民宿点。同时,引进本村能人建集农产品采摘、观光于一体的200亩园林。充分保护熊家咀村现有的山林资源,以红色为依托,红绿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长6万元,村民户平均增收10000元以上。
“我们学校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主要是开展乡村改造家,帮助熊家咀村开展墙面绘画,美化乡村,让学生接受传统教育,感受峥嵘岁月。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精神。”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老师上官议清说。
学生吴思敏说:“这次活动,针对大一学生的是思想政治课,大二的是社会实践的必修课程。”
新闻传媒学院学生李笑冉说:“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接下来几天,我们要以笔为犁,耕织乡村新梦,还要采访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姜能山老人,让红色血脉与田园烟火在笔尖流淌交融,把熊家咀村的红色精神、红色人物事迹带回去宣讲,组织我们的同学来参观学习,为乡村振兴出力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