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7月10日,红安县农发集团组织开展全县红苕种植基地、七里坪革命文物保护设施、红坪村基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高速沿线生态提升、野菊花基地、粮食储备贸易企业及红色纪念园物业服务等重点项目观摩活动。
变“金点子”为“好方子”
当天,在七里坪周家墩红苕种植基地,烈日照耀下,300亩连片的红苕田垄整齐有序,田间铺设的滴灌系统正精准补水。
“我们严格执行‘统一供种供苗、统一农资投入、统一技术指导’标准,选用本地优质品种‘济薯26’。”基地负责人介绍。
变“金点子”为“好方子”,让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围绕 “红安苕”核心产业,紧扣 “1+5” 特色农业体系建设要求,在七里坪周家墩打造了集 “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 于一体的现代红苕种植基地。通过高标准种植管理,预计平均亩产可达3000至4000公斤,较传统种植增产20%—30%。同时,基地引入土壤检测技术,在核心区域铺设滴灌设施,推行精准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全方位保障红苕品种纯度与品质。该项目不仅提升了红苕产量与质量,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人均年收入增加3500至4400元。
改“静态响应”为“动态服务”
二程镇关王寨村的野菊花标准化种植基地里,漫山遍野的野菊花长势正盛。
农发集团创新服务方式,以作风建设,推动野菊花高效发展,在掌心教育活动中,一改“静态响应”为“动态服务”,积极推行 “统一提供种苗、统一培训技能、统一栽种标准” 模式,通过“动态服务”,有效破解分散种植的质量难题,使苗木移栽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效率较农户分散育苗移栽提高3倍多。
通过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的合作模式,基地成功解决了农户种植技术薄弱、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0个,间接带动60余人就业,在缓解当地就业压力的同时,持续带动农户增收,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以“加速度”打通“肠梗阻”
农发集团强化项目驱动,全链条服务、全流程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集团党员干部主动靠前优化对企服务,全力打通项目建设“肠梗阻”,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火连畈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是由农发集团代建的专项债项目,总投资7775万元。其中一期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加工厂房及厂房配套工程、道路刷黑扩宽、智慧农业、增加环水库栏杆和水库周边设备设施修缮、新建雨水管网和排水沟、建设配套灌溉等内容。厂房主体于1月17日顺利封顶。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作量的83%,一期项目预计7月底全部竣工,8月初进行试运营。
红安县武红高速沿线生态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项目由湖北省红农林业有限公司承建施工。项目以武红高速沿线为核心,同步覆盖武麻、麻安高速部分区域,总建设规模达17000亩(人工造林9000亩+林相改造8000亩)。目前,已完成19个节点20000余株林木栽植任务,累计带动800余名村民参与建设,实现“家门口就业”。
红安县农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范献鹏深说:“以实干担当的新风正气,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以深化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老区红安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据悉,今年以来,红安农发集团一、二季度省、市重点项目超序时完成投资,全县重点项目实际开工2个,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三季度,拟新开工建设4个项目,竣工2 个项目,进一步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