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风雨觅儿寺
发布时间:2025-07-15 07:05    作者:百叶    来源:.


我拿着茶杯站在觅儿古寺的大雄宝殿的广场上,茶叶是觅儿红岗山生长的,水是觅儿古寺水井中的井水。茶杯仍然留着岁月的痕迹,上面依稀可见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

透过这座2003年重新修建的寺庙,寺庙一颗参天大树,应该是当初搬运营栓骡子用的,我仿佛看到觅儿搬运营的工人,正在驾着骡子车将外面的百货,日杂,学生用品一车一车运到觅儿寺古镇,满足百姓的生活所需。又将觅儿寺的地方土特产运送到八里,县城,换来人民币,供觅儿寺人民流通所需。搬运营也就是古老的物流。

骡子车将一车车百货,日杂,学生用品分别送到供销社的百货柜、日杂柜、书店等。尽管劳累,但痛并快乐着。自从觅儿镇政府搬到经开区后,觅儿寺像雄鸡掐住了喉咙,一下子哑了嗓子。

搬运营门口是觅儿寺的露水集,早上四、五点左右,天空还是一片漆黑,附近的农民己将自己家的柴货,米糠,以及从口里省下的细粮和蔬菜摆在路边,供人购买。六点钟左右,农民陆续散去,因为他们要去上工了。记忆中的刻章师傅永远是最晚离去的,其原因是他的身体不太好,无法参加集体劳动。同时,守的时间长一点,会许多接一点刻章子的活儿。我的第一个章子就是他刻的,好像还没有收我的钱。他是我同姓的伯伯。

露水集往南是红安至汉口的公路,公路两旁,东边依次是百货、副食、书店、日杂。一个小餐馆缩在日杂与邮电局之间,每天只卖点包子、馒头,偶尔也有一点肉丝面。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只要有两分钱,外加二两粮票,乘着下课的空隙,就跑去买一个馒头,然后慢慢的享用。每当看到他那享用白里带黄的馒头的满足感,我都忍不住咽口水。以至后来不愿看到他吃馒头。

夏天闲来无事,总爱到觅儿理发店去坐一坐,理发店楼枕上悬吊着一个巨大的布帘子,拉动绳子,布帘子摆动,阵阵清风徐来,无比惬意。有时也会去拉动绳子,好让理发师傅不讨厌自己。

觅儿书店永远是静谧的,虽然也卖各种文学和科技类书,但购买者寥落。连环画总是受学生们欢迎的,但是,农家子弟只能到书店去饱饱眼福,而无钱购买。有一次看到书店里有一本鲁迅先生的《两地书》放在显眼处,不解其意,成年后才知晓那是夫妻天各一方写的思念的书信。时代造人,特殊年代,有多少夫妻分居两地,他们之间仅凭书信交流。事后得知,当时书店营业员王师傅也常写两地书,其丈夫为华中工学院毕业,在上海工作。

公路的西边,第一个是食品所,供应整个觅儿公社人民吃猪肉。计划经济的时代,不但人民手中金钱有限,同时,猪肉供应也是要计划的。觅儿食品的养猪场,每天按计划屠杀一、二头牲猪,节假日可能多杀一、二头。每天到八点左右,就没有猪肉卖了。我读高中时,因为是住读,学校宿舍离食品所近,因此也就成了村里的义务猪肉采购员。

食品所往南是觅儿粮店,我与粮店打交道是在上高中时。我家全部都是农民,不具有商品粮户口。上高中了,国家每个月给高中生八斤半平价大米供应,使我家第一次尝到大机器制出的大米香味。就是这八斤半平价大米,体现了当时社会分层的残酷现实,深深刺痛了我少年的心,也激励着我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不再土里刨食的、能吃商品粮的人。

粮店往南,依次是觅儿小学,觅儿中学。我是小学五年级到觅儿小学上学的,在那里我读了三年半书,包括五年级一年半(学期改制,由春季入学改为秋季入学),初中二年,在小学,由于家庭成份高,虽然未加入红小兵和红卫兵,但评了两次“三好学生”,这要感谢健在的彭希良老师,是他将两张现在看来不咋的,当初却是万分珍贵的奖状给了我。

当时的高中是推荐,地主家的子弟是没有资格读高中的。我要感谢我那过早离世的表叔,他当时是觅儿供销社的主任。他挥动如椽的大笔,写了一便笺给另一中学的书记,如是未能通过推荐的我,尽管晚上了几天学,但还是上了。今天想起,虽然当时阶级斗争依然是纲,但人情世故依然存在,只是更隐匿些。

隔年,我戴着后门学生的名声,又转到了觅儿中学上学了。一年半的高中生活,尽管学的知识不太多,但结识了许多外地口音的老师,说着粤语的黄喜慰、顾琼老师,讲着北方口音普通话的周振华、黄闯老师,每次学校刘校长讲话时,嘶哑的嗓子说出来的全是江西老表声音,更有那张宝田、陶筱琳带着汉味的普通话。夏训芝、袁祥瑜老师的口音有点“土”,但倍感亲切,更使我们感到亲切的是姚老师敲响的下课铃声。

觅儿中学的操场,虽空旷,但不失喧嚣。白天,同学们在操场上上体育课,打蓝球,练体操。我很欣赏从新集、大金转过来的同学,他们的单、双杠玩得特别溜。周日及寒暑假,宽敞的操场成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小孩练骑自行车的好场所。有时操场也会客串为大会会场,觅儿区有重要大会,多半在中学操场举行。夜晚,大多时候,操场是静悄悄的,但是,在觅儿电影院未修之前,操场又成了觅儿的露天电影院和不售门票的戏院。很多优秀的战争片和样板戏都是在觅儿操场上首映的。

一年半的觅儿高中生活,短暂,却是我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与觅儿中学一墙之隔的是觅儿卫生院,觅儿人民心中的“同济”,觅儿人民心中的“协和”,那时四万余百姓的生命安危均系于此。觅儿卫生院也是外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像纪登金,王启涛,邱世军,刘小芳等等。院区不大,可做“胃大部分切除,剖宫产”等手术,每天都会上演“生死时速”。

卫生院对面,是觅儿粮库,每当丰收时节,粮库就会大忙一阵,交粮的满心欢喜,收粮的也欢快异常。

粮库旁,觅儿机械厂总是机器轰鸣,生产什么玩意,至今未弄明白。只是听说厂内有一个姓陆的师傅很牛x,别人修不好的农业机械,到他手里,就象变魔术一般,很快就修复好。

机械厂对面是觅儿道班,它像从汉口至觅儿寺路上的哨兵,立在徐家桥的桥头。多亏有这个道班,才使觅儿寺至县城,觅儿寺至汉口畅通无阻。

讲了许多,该谈谈觅儿政府了,无论是叫觅儿区政府,还是叫觅儿公社政府,以至后来叫觅儿乡、觅儿寺镇等等,名称叫法不一,但地点未变,它一直耸立在觅儿寺最北边,像一位小镇上的将军,向南傲视着觅儿寺的各个机关,企业。后来觅儿寺镇政府搬到经开区,但觅儿寺小乡政府依旧在觅儿寺最北边。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发小在原觅儿中学改成的觅儿小学上班。偶尔回觅儿寺时,总爱在发小那儿坐坐,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觅儿寺重修了,但其它早己人是物非。有几次站在同学的卖肉摊位前,眺望对面的露天电影院,以及身旁的政府大院。汉口至红安的公路在此处来了一个近九十度的急弯。驾车从此路过,思绪也会来了一个九十度的飘移。一座重修的觅儿寺,记录着一个儿子失而复得的美丽传说。花甲之年还能否见证到古老的觅儿寺街道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