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村民分类投放垃圾就能换积分,积分可以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种垃圾回收方式特别受欢迎!”6月29日,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生态积分赋能城乡绿色生活”实践团深入红安县觅儿寺镇尚古山村开展调研时,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畅的介绍,揭开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治理的创新实践密码。
尚古山村是红安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自2024年2月起,该村通过推行“一户一码”生态积分垃圾回收制度,成功构建起“人分类、户投放、湾回收、村集置、镇转运、县处理”的全链条治理模式,为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与董畅展开深度访谈后,团队了解到,尚古山村依托专业技术支持,搭建起垃圾回收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村民分类投放垃圾至装有智能芯片的垃圾桶,芯片垃圾桶自动识别、称重并实时上传数据进行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额度后,村民就可以用积分在超市换取商品。谈及制度的可持续性,董畅坦言:“政府的资金支持与村民的参与热情是两大关键。目前我们通过公益性岗位吸纳贫困户参与到治理中来,实现了村民就业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入户调查时,村民们纷纷点赞这一创新治理制度。“以前村里垃圾扔得遍地都是,现在大家都主动分类,环境干净多了,还能用积分换油盐等生活用品,多好的事儿!”一位村民笑着说,频频点头致意。另一位参与积分兑换的村民也感慨道:“自从有了积分制,连孩子们都抢着帮忙分类垃圾,整个村子越来越美了。”这些来自村民的真实反馈,生动展现了生态积分制度为尚古山村环境与生活带来的切实改变。
据悉,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生态积分赋能城乡绿色生活”实践团由8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组成,他们在行政管理系主任、副主任带领下,依托学院暑假“小学期”行走的思政课平台展开实践调研,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年智慧。团队负责人、2023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牛筱草感叹:“这次调研让我真切体会到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性,它不仅改善了环境,更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这对我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启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