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红苕引领致富路 将军故里续华章 — 记红安县田店村伟杰现代农业公司董事长韩德校
发布时间:2025-07-02 17:31    作者:韩楚明    来源:红安县二程镇


红安网消息   田店村,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独特自然风光的小山村,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静静镶嵌于红安县西南角。它距离县城约20多公里,生活着1000多名村民,拥有约 3.4 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程山宛如一位沉睡的巨人,横亘于村子西侧,奇峰峻秀,植被茂盛,为村子构筑起一道天然生态屏障;王家田水库宛如一面巨大的宝镜,静卧于村子西南,波光粼粼,蓝天倒映,美不胜收;一条小溪一路欢歌,蜿蜒曲折穿村而过,浇灌着两岸田地,也润泽着世世代代的村民。

这里人杰地灵,韩先楚、韩卫明、韩德明三位将军皆从这片土地走出,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而改革开放后,田店村又孕育出了韩德校这位传奇式人物。他以红苕为媒,凭借一腔热血、一股韧劲、一份智慧,带领乡亲们踏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续写着将军故里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让田店村旧貌焕新颜,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范例。

困难重重 ,艰难起步

2016年10月,为响应红安县委、县政府“能人回乡”的号召,已在云南昆明事业有成的韩德校,毅然决然回到家乡田店村,准备发展红苕产业。创业伊始,各种困难接踵而至。首先,是土地征用问题。村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将其视为祖祖辈辈的根基,担心自己未来的生计。韩德校一次次走进村民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解释项目规划、发展前景以及村民们能获得的切实利益,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才艰难地完成了九组、十四组、岗上等村民小组涉企用地土地流转问题,这才有了产业发展的第一块试验地。

资金问题更是如影随形的“拦路虎”。创业之初,韩德校已将自己多年积蓄悉数投入,又四处向亲朋好友张口借钱,但杯水车薪,仍难以填补巨大资金缺口。为了凑齐机器设备的购置款,他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产,才勉强买回几台简易的农业机械。人力方面,村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匮乏。韩德校只能从村子里挑选一些能力强点的民工手把手进行培训,但人员稳定性差,技术熟练度也参差不齐。机器设备也是一波三折,采购回来的农机具,故障频发,维修成本高昂。而且,彼时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对于红苕种植的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大家都是一知半解,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些压力重重地压在韩德校肩头,但他咬牙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未曾放弃。

奋发努力,成效初显

熬过艰难的起步阶段,韩德校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敏锐的商业头脑,开始在红苕产业领域崭露头角。他说:“要让红苕产业做大做强,必须从源头把控质量。”于是,他邀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的红苕品种进行改良升级,引进高品质、高产量的红苕品种,同时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合理密植、精准施肥、按时灌溉,使红苕的品质大幅提升,产量也有了显著增长。在加工环节,韩德校大胆创新,除了传统的鲜食红苕销售,还开发了红苕深加工产品,如红苕干、红苕粉等,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品牌建设也提上了日程,2018年,他注册了“苕大哥”品牌,凭借田店村的将军文化底蕴和优质红苕产品,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产品远销周边城市乃至省外。订单数量逐年递增,公司营收稳步上升,韩德校的农业产业终于有了起色,村民们看到红苕种植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纷纷加入种植队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田店村的红苕产业犹如一颗破土的新芽,在韩德校的精心培育下,开始茁壮成长,向阳而生。

克难攻坚,企业担当

正当韩德校的产业稳步发展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如同晴天霹雳,打乱了所有节奏。物流受阻,产品滞销,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韩德校说:“我们没有自乱阵脚,而是积极地寻找电商渠道,与多家网络销售平台合作,开展线上销售,直播带货成为彼时的‘自救神器’。”通过网络直播,韩德校亲自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向消费者展示红苕种植、加工全过程,让人们对“苕大哥”品牌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线上销售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部分弥补了线下销售的损失。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便自身遭遇困境,韩德校仍心怀社会责任。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力参与疫情防控物资捐赠,公司调配了大量的红苕干红苕粉丝等农产品,送往抗疫一线,为坚守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送去一份来自田店村的温暖。2020 年河南遭遇特大洪水灾害,韩德校组织员工紧急筹备物资,将一车车红苕、红苕粉等生活物资奔赴河南受灾地区,助力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在他心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回馈社会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伟杰现代农业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田店村里有担当、有温度的企业典范,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以苕为媒,引领致富

红苕,对于田店村而言,起初只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但在韩德校手中,却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他说:“单靠种植红苕,收益毕竟有限,必须整合资源,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于是,他牵头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吸纳全村种植户加入,统一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服务,降低了农户种植成本,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定期组织种植技术培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推广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方法,让村民们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科学种田”。同时,韩德校还与多家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将红苕加工成各类休闲食品、营养保健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并且,利用田店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将军文化资源,开启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特色乡村游项目,游客们可以亲自下田采摘红苕,体验传统红苕加工工艺,品尝地道的红苕宴,将红苕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们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韩德校让红苕的价值得到充分挖掘,乡亲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户均年增收达数万元,田店村彻底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散装英语,走向海外

随着红苕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韩德校敏锐地察觉到国际市场对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巨大需求与潜力。为了将田店村的红苕产业推向世界舞台,让全球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中国红苕,他积极开拓海外销售渠道。然而,在与海外客户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韩德校发现语言障碍成为了拓展海外市场的一大难题。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对红苕产业的坚定信心,开始努力学习英语。 起初,韩德校的英语基础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散装英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他购买了英语学习书籍和资料,跟着录音反复练习发音,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还利用手机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学习日常英语交流用语和外贸业务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虽然他学得磕磕绊绊,但凭借着对家乡红苕产业的热爱和执着,他逐渐能够用简单的英语与外国客户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 韩德校的红苕产品开始走向海外,受到了越来越多外国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他积极参加各地农产品展销会,在展销会上,他亲自向外国客户介绍红苕的种植历史、营养价值以及产品特色,用自己简单的“散装英语”和热情的态度,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认可。同时,他还利用社交媒体和跨境电商平台,积极推广田店村的红苕产品,让更多海外消费者了解和认识“苕大哥”品牌。 为了让外国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红苕文化,韩德校还制作了精美的宣传资料和视频,用英语介绍红苕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食用传统,让中国的红苕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苕大哥”品牌的红苕产品逐渐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红苕的独特魅力和田店村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韩德校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起点不高,只要肯努力、有毅力,也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乡村产业的风采。

乡村振兴,再绣华章

如今,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红苕种植基地生机勃勃,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车间机器轰鸣,来来往往的游客络绎不绝,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韩德校的带领下,伟杰农业公司已成长为集红苕种植、精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农业企业,荣获2018大别山(黄冈)地标优品博览会“十佳好网货”称号。2024年4月初,“苕大哥”粉条更是荣登CCTV - 7《乡土》栏目,品牌形象传遍全国。站在新的起点,

韩德校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新型红苕品种,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拓展国际市场,让“苕大哥”品牌走向世界舞台,让世界领略中国红苕的风采。同时,村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宽敞的大马路,村庄环境整洁美观,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

文化传承也是韩德校一直坚守的阵地,他详细记录了红苕的种植文化、饮食文化及在田店村的变迁与发展等,让后人铭记这份祖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他还定期举办红苕文化节,通过文艺演出、农产品展销、民俗活动等形式,弘扬红苕文化,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和乡土自豪感,让田店村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文化标杆。

韩德校,这位从将军故里走出的传奇人物,凭借着对家乡的炽热情怀和不懈奋斗精神,以红苕为特色产业,在田店村的土地上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他的事迹将激励着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乡村建设,他的“苕大哥”特色产业也将持续蓬勃发展,让田店村这座将军故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熠熠生辉,续写更加绚丽多彩的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一份坚实而有力的乡村力量。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