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郑必高塆名由来传说
发布时间:2018-09-03 18:45    作者:张际春    来源:红安网


相传郑必高这个村子在明初之时不叫这个名字,当时人习惯称郑家。明洪武二年,郑道恒由江西移籍到这里辟荒斩荆,开垦田亩,插标为界。在占领地盘时,得罪了当时土著陈姓绅霸陈光月。这是一场由移民族与土著族争疆夺界引起的冲突,不知怎么的到后来矛盾越积越大,事情越弄越复杂,结果酿成了一起所谓郑家污蔑和攻击朝廷的人命官司。关于这起官司流传至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陈光月向朝廷上疏,弹劾郑道恒大扩田土,侵夺民财,高筑墙垒,蓄奴为兵,大肆扩张势力并与山贼和豫南捻匪为伍,企图反朝廷。郑道恒这边就说陈光月本来就是陈友谅的弟弟陈友贵的后裔和宗亲余党,是明皇灭陈未尽,残留下来的余党祸根。朝廷派地方官员进行访查处置,陈姓依仗老居户,树大根深、又买通了谳案官员。谳案官员来此访察,果然发现郑氏将其村庄高擂土石,围墙坚筑,且蓄奴盛众,不由纷说就认定陈氏反映的案情属实。其实,郑氏的高筑城墙,聚众训兵,主要是用于抵御陈氏的挑衅和防范地方的流寇山贼,并不存在蓄兵反朝。朱元璋新建的朝廷,在当时立足未稳,尤其是在陈友谅曾经盘驻的鄂北地区,反明势力尚未根除,朱明王朝的确害怕地方势力一旦纠合起来反对自己,势必后患无穷,于是立马责成湖广巡按处理此案。这案说大也大,若认定是反朝廷,便是杀头大案。说小也小,若认定是氏族庄园主蓄奴自保家园,也可以忽略不计。何况是移民户占山为寨,垦荒为农,筑墙保室,蓄奴强族,在当时社会无可非议。可是这事已经摊到郑氏身上,杀头难免。郑道恒即将要正典行刑,在十万危急中,他趁黑夜逃跑。这时他的家奴里有一位名叫郑必高的人,情急之下,侨装主人模样,自称主犯,替主行刑。当时社会混乱,行宪官不分清红皂白,不论真假就将顶替人正法行刑,向朝廷交差了事。若干年后,主人潜回,易容忍辱,奋发图强,终于家繁族发,富盛一时。他死时嘱后裔子孙将村名改为郑必高,自己也以此人之名义入葬在毛家冲山坳里。当年棺塚造势宏阔,据说此塚在文化大革命时以破四旧立四新、改天换地学大寨的三治五改运动所折毁。

另一种说法是: 故事的梗概差不多,而为主人替身赴死的家院的名并不叫郑必高。郑必高本为郑壁高,是围墙的壁又坚又高的意思。传说主人躲过一劫后,愤世图发,更加注重村防村治,决心加高加大村周围的围墙,富家强族,要与陈姓一决雌雄,所以郑必高这村庄至今为红安县北乡最大村庄,人丁兴旺,而陈姓在此地已消声灭迹。后来一些人们将此村名定为郑必高,取意是姓郑的比起姓陈的必然高胜一筹,所以叫郑必高。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