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缅怀我的爷爷——百岁老红军张天伟
发布时间:2016-06-06 21:44    作者:张劲松    来源:


时间过得真快,敬爱的爷爷悄然离开已一年,在他的追悼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了花圈,从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上退下来的老同志胡锦涛、朱镕基也发来唁电。悼词称我的爷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民族工作者。”

一个普通的老红军,长期在地方工作,没有在中央部委任过正职,逝世后得到如此殊荣,的确令我们后辈感到无比骄傲,能够得到这些殊荣实际上是党和国家对我的爷爷好的评价。

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爷爷出生在大别山南麓鄂东北的一个山村——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张李家村,他出生时正是近代史上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爷爷在老家闹革命时秘密入团,曾对多次对我讲入团时的神圣的时刻,那天晚上很晚,月色不是很明朗, 我们同村的一个婶婶(地下党员)带着他从小路到临村的一个农户家,悄悄推开了门进到里屋,点亮灯后,主人(地下党员)拿一本《共产党宣言简明读本》放在小桌上,墙上已钉好一面团旗,主人同爷爷一起面对团旗举起右手宣誓,自从那一时刻时,爷爷终身信仰马列主义,把他的一生献给党的事业。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是共产国际的远东支部,从一个几十人的政党到现在成为执政党,走过了一个十分艰难困苦的历程,其间经过几次重大的历史转折过程,在这个转折过程中,爷爷同大多数党员坚持真理,敢于斗争,不管遭到怎样的不公正的待遇,都对党绝对忠诚。大革命时期,大别山区的人民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在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下,鄂豫皖苏区达到鼎盛。张国涛到苏区后为个人立威进行了残酷的“肃反”,残杀,迫害了大批优秀的党员,红军指战员。我的爷爷因为多读了几年书,被列为审查对象,经各方审查的确找不出任何问题,还是毫无理由地将团员拿掉,当时入团一年后直接入党,后来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准备提拔我的爷爷当团政委时,因不是党员被留在机关。五十年代后期,我党对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造成了急于求成,盲目蛮干,不符客观规律的“大跃进”、“浮夸风”,加之三年的自然灾害,全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特别是四川,其实爷爷当时不是主政地方工作,并且同当时西南局的主要领导个人关系不坏,完全可以明哲保身,但他看不惯不讲事实,胡扯乱吹的作法,向中央写了信反映四川地方真实情况,被当时西南局的主要领导知道后,个人关系迅速恶化,在开会时遭到批评,准备扣帽子,后来经董老出面才避过了一劫,但行政级别无故降低。“文化大革命”时,爷爷个人及家庭受到重大冲击,身体被造反派打伤,家被抄,子女被遣散,天天游街,四川有个高校的校长因受不了,跳楼自杀。爷爷始终坚持真理,不低头,由于他的坚守,西南民族大学在“文革”中才没有被解散。

淡泊名利,服从组织。二野解放大西南,到达重庆后,爷爷本来要随十八军进藏。当时周恩来总理为加强西南地区的建设,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决定建立一所大学,要求王老(王维舟)承办,王老是川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对我爷爷很赏识,在当时干部中爷爷文化水平比较高,王老挑选他办学校,我爷爷根本没想到去办学校,王老当时向我爷爷承诺学校办好后立即回到部队,爷爷没办法,只好同奶奶一起带着几十人坐几辆破旧的货车从重庆到成都,从征地开始,白手起家建校,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学校初具规模,已开始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在成立一周年校庆时,中央,西南局领导纷纷致电祝贺,《川西日报》、《人民日报》、重庆《新华日报》等都作了报道。校庆完后,爷爷向王老汇报已完成任务,要求回部队,王老说你学校办得很好,中央领导,西南局领导很满意,暂时没人能代替你,继续干吧。尽管爷爷十分不愿意,没办法服从组织。按爷爷的资历,水平在部队工作,肩上也会扛上闪亮的将星,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但是为了大局,服从组织,爷爷一直在地方从事高校教育工作,个人级别,待遇当然不能同将军比。记得2010年爷爷回红安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参观大别山将星展览馆时,我对爷爷说:“按您的资历,能力完全可以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领,如果您像天恕爷爷授了衔,上面也有您的图像(我们同家族另外一个爷爷张天恕,资格不比爷爷,原大连警备区司令员是开国少将),您后悔吗?”爷爷说:“尽管我没有授衔成为将军,但我不后悔,我为大西南少数民族培养了大量的中高级干部,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是建设祖国大西南的主力军,为西南稳定,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的很多战友那么年青时为革命就牺牲了,我感到很满足,只要对得起组织,个人待遇无所谓。”

2013年,102岁老红军张天伟浏览《红安网》首页相关信息

治学严谨,终身学习。爷爷读过几年私塾,在延安抗大学习,解放后在中央党校学习过,是那个年代知识型干部,但将一所少数民族的大学办好,原有的知识水平就显得不足,学校成立之初爷爷不但要处理大量繁琐的政务,还要亲自授课,讲民族宗教理论,政治理论课。不过爷爷十分谦虚好学,向学校的教授学习,自学,常常在办公室工作,学习到深夜。爷爷的二楼一间大房子书架上全是书,政治理论,历史书籍占大部分,有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线装本,也有爷爷本人写的一些回忆录,学术论文。正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实力显著增强,学校由成立之初单一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到现在成为有一定影响的省部共建综合性大学。其中由他从五十年代开始筹建的民族博物馆,在世界各大学里面也是独具特色,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重要的实证。爷爷治学严谨,在写回忆录时,对每一个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都必需十分准确,对记忆不准确的,翻阅当时自己写的日记(爷爷有写日记的习惯)。记得有一次爷爷回红安老家,省的一位资深党史专家求证红四方军在鄂豫皖苏区时部队一个历史事件,爷爷回答:“这个时段我不在部队,我在苏区乡苏维埃工作,不是当时事件的见证人。”为了将解放战争时期,二野首长刘伯承,邓小平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培养女干部,创办女子大学这段历史完整记录下来,爷爷不顾八十高龄,查阅当时大量的电报,文件,照片等原始资料,及当时健在老红军的回忆录,写了一本文献书籍《二野女大》,此书这本书填补了二野军史女大的空白,也填补了人民军队军史女大的空白。

热爱家乡,桑梓情深。爷爷不到二十岁随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一生转战南北。对家乡十分眷恋,每次写信都问家乡的建设,农民的收入,生活水平。回家乡同县委政府领导交谈时,多次向他们献计献策,支持家乡经济建设。九十年代,为支持老家的希望小学建设,多次将自己工资中省吃俭用的钱捐给学校。

家风清正,舔犊情深。爷爷一生清正廉洁,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子女中没有经商的巨富的,没有高官的,都是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做学术研究的。有几个大伯,叔叔自身条件很优秀,只要爷爷开口打招呼,到爷爷老战友部队当兵提个军师职干部还是比较容易,他的学生在西南地区党政军中任要职很多,到四川地方任要职也是很容易,但爷爷就是不打招呼,对晚辈一句话自己奋斗。我的父亲在河北邯郸出生,解放战争大军南下时,留在老家红安,一直在红安工作,生活,八十年初期,爷爷随便打招呼我们一家完全可以从红安转到成都,但是他没有,让我们一家呆在老家的乡下,当时县里几个主要领导都到过爷爷家对爷爷的品德才学十分尊崇,对我父亲也比较认可(当时我父亲在乡政府部门工作),主动表示要对老首长的子女关心,爷爷还是一句话,要严格要求,多干干基层工作。对子女要求严格,并不是不关心晚辈的成长,不爱晚辈,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刚解放时,当时是供给制度,爷爷作为高级干部,每个月配备有少量的饼干、奶糖等营养品。爷爷总是舍不得吃,分给儿女们吃。我们出生时爷爷同奶奶一起买很多好的衣服从成都寄给我们,在老家的三个孙子从小学开始,每到开学时,爷爷寄学费给我们直到中学毕业。一九九八年,我刚结婚到爷爷家,去成都,乐山,峨眉山,都江堰旅游,作为最大的长孙结婚从老家到成都,我以为爷爷要安排学院车给我们,但他一次也没有安排,都是我们自己乘车去玩,当时我不太理解,当我们离开成都时,爷爷给我们一个一千五百元的红包,并对我们说:“你们结婚我很高兴,公车,公款不能给你们用,私人我是要表示的,按老家的规矩你们结婚长辈是要送礼的,表示一点心意,如果你奶奶还健在,应该多高兴呀!你们已慢慢长大了,要好好工作,诚实做人,为社会国家多做贡献。”我们几次推辞不要,爷爷强行给我们。

生活简朴,情趣高远。爷爷活了一百零五岁,去世前一次住院时,头脑还十分清晰。如此高寿同个人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爷爷一生十分简朴,用东西十分仔细,节俭,很多家具用了几十年舍不得换。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生活起居十分有规律,早晨起来打打太极拳,晚饭后出外散散步,春秋二季出外钓钓鱼。个人兴趣爱好良好,喜欢写文章,看看书,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写毛笔字,大字,小楷都写得很有特色,并且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八十多岁还学习上网,打字。通过红安网,了解红安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爷爷还特地向红安网报稿,诗作赞红安发展变化。

之一:喜看家乡大变样

五月骄阳好风光,   欣喜重游老家乡。

田园一派新气象,   乡村到处是花香。

夏日时节正农忙,   风调雨顺好栽秧。

科学种田财源旺,   家家户户有余粮。

娃娃背书上学堂,   老年休闲有补偿。

公路交通很方便,   全村户户高楼房。

机器设备电冰箱,   洗机空调风凉凉。

生活富裕人寿康,   幸福不忘共产党。

之二:喜庆红安大发展

五月阳光和煦天 ,     走进红安放眼观。

山清水秀好农田,      展望今年丰收年。

经济建设大发展,      觅儿建起工业园。

城镇建设街道宽,      交通车辆很方便。

高楼林立很壮观,      工艺美术不一般。

倒水河边秀花园,      城南大道谱新篇。

小小黄安艰苦战,      如今建成大红安。

城乡生活大改善,      四化建设力争先。

小康建设立宏愿,      努力发展科学观。

诗作者:红安籍红军张天伟(时年102岁)

2013年6月写于成都

爷爷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老红军,但他的一生是我党为民族的独立,自由,为建设新中国而进行艰苦卓越奋斗与求索的历史缩影,个人品德修养是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的集体写照。他参加过黄麻起义,在延安时就是团职干部,解放战争时是正师职干部,随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战到川陕革命根据地,长征走过雪山草地到延安,到延安后随红四军准备过黄河西征,由于渡口被封锁,部队撤回,延安抗大学习后到晋察冀军分区工作,解放战争前派到东北,过山海关时,国民党封锁关口,无法通过,到二野任女子大学政治部主任(校长刘伯承兼),二野南下解放大西南,在成都创办西南民族学院。

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在昨日,对我的谆谆教导,永远铭记在心中。

爷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百岁老红军”——我们后辈心中的丰碑!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