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作者董滨时隔32年再谈红安
发布时间:2017-11-13 20:38    作者:江垒 熊欣 韩振 李明    来源:红安网


红安网消息 1985年2月,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篇名,由所国心、董滨撰写的《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中篇报告文学在《解放军文艺》正式发表。文章发表后,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震撼力,“将军县”红安由此传遍全国,家喻户晓。11月13日正值“黄麻起义”胜利90周年纪念日,红安电视台记者对《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作者董滨进行专访。

主持人熊欣:董老师,您好!您在1985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的一篇《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这一篇报告,那当时是怀着怎样心情进行创作的呢?

《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作者董滨:这个从1985年到现在,30 年了,当时准确的讲,我们是搞新闻的,搞新闻最先红安吸引我们的主要是它的历史,革命历史。第一个,这么小的一个地方会产生几支红军主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那么就觉得很奇怪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小小红安怎么会先先后后十几万部队从这里出去?第二个概念就是属于中国革命很独有的东西了,在这个地方会产生一大批开国将帅,因为他是从农村包围城市,很多农民参加了革命,最后打下了江山,必然产生一批农民出身的将军,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军人去寻找自己的来路,换一句话讲,寻找当年革命的初心在哪里?

主持人熊欣:您当时在红安也采访生活了很长时间,那有什么非常让您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东西了?

《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作者董滨:对我们印象最深的东西我觉得有三点:第一个就是当地的文化,山民强悍、血性,这给我们印象很深;第二个就是当时董必武那一批当时我党的先期的革命者在这里做的一些工作;第三个就是在这个地方当时党决定要搞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红安这个地方正好是鄂豫皖的中心区,那种自然的地理地貌也决定了这个地方会产生很多故事。我们当时来的时候很贫困,路是弯弯曲曲,坐车大概5个多小时吧,进红安都不容易,非常不容易。

主持人熊欣:2005年来过一次,变化呢?

《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作者董滨:红安的建设准确来讲,作为老区县建设来讲,普遍都有一个问题,当第一次革命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次革命的优势在建设中来讲全部成为劣势,当年交通不便、穷乡僻壤,这都是革命的优势,几省交界,但是进入建设年代的时候,这一切都将成为建设的劣势,一个老区在建设年代要赶上其他的地区,是一次新的挑战,20年了有很大的变化。

主持人熊欣:现如今再隔12年,再次来到这里,在纪念黄麻起义胜利90周年的日子来到这里,您的心情是怎样的?

《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作者董滨:心情当然不用说了,首先有一种第二故乡的感觉,感到很亲切,这是毫无疑义的,这是一种纯粹情感的东西。从那时到现如今也有十几届县委班子转换,最近这一期余学武他在这干的时间比较长,干了10年,扎下根子,党中央的决心,县委的决心,包括66万红安人有决心,我相信,肯定会从贫困角度上来讲,也进入新时代,充满信心的。

主持人熊欣:那您对您刚才所说的第二故乡的红安人民寄予了怎样的期望和寄语?

《两百个将军同一故乡》作者董滨:十九大以后,三十年的规划已经定下来了,你们虽然还叫贫困县,但是现在整个共产党在今后的三十年要变成强国,已经不是站起来、富起来,而是要强起来,你们现在还面临的是脱离贫困,富起来,最后要强起来,红安的后代在今天来讲是应该怎么样让前辈的强者气质或者强者血脉在你们身上复活起来,在你们身上创造出不愧于前辈的伟业。将来就不是叫将军县,应该是精英县,应该绘画出不负于前人的新的图画。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