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红安县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夏畈村党支部书记秦基友
记者 毛红平 通讯员 冯宗辉 陈昶
4月18日,红安县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夏畈村的会议室里,会议桌被一群人满满地围坐着,每个人的面前放着一沓整整齐齐的人民币……
这是夏畈村2016年村办旅游服务公司竞标现场。围坐的是该村大大小小的“老板”,全部都是本村村民。从2012年开始,该村旅游服务公司承包都是采用这种现场现金竞标的方式开展,每年竞标,既直接又明了。
“为的是公平竞争,村里不能因为哪个关系硬就让哪个承包,我们只看谁出的价高。”夏畈村党支部书记秦基友解释。
走马上任先修路
1999年之前的夏畈村,地处深山老林,仅有一条用双脚踩出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全村62户,有43户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在群众的期盼和大伙的信任下,长年在外做生意的秦基友被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要致富,先修路”,刚一上任,秦基友就下决心要带领大家修通一条山村与外界相连的致富路。决心下了,真的动起来却几度陷入困境。村里根本拿不出修路的钱,没有资金,工程根本就找不到承建的公司。
秦基友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带领村民自己动手,用自己的诚心感动县交通局的总工程师,义务提供设计;没有资金,他瞒着老婆拿出自己多年做生意的积蓄;没有机械,自己带头,发动村民肩挑背扛双手搬。现年62岁的三组村民李茂河至今也忘记不了当年村民一锄头一锄头挖路的情景。
3个月后,当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展现在村民眼前时,大家欢呼雀跃,对秦基友佩服不已。
搬迁扶贫显成效
夏畈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集散地。由于地处深山老林,适龄学童不多,不具备办学条件,孩子上学只能去离村15公里以外的镇区,极不方便。
“绝不能让山里的孩子永远输在起跑线上!”秦基友说。他决心带领村民不等不靠,“搬”出大山,“搬”进镇区,“搬”到学校附近。
在他苦口婆心劝说下,村里有孩子读书的农户都到镇上租了房,他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除反复与学校沟通、减免山里孩子的所有学杂费外,年终又向上级争取资金,资助每名学生200元。
2004年,秦基友抓住国家扶贫搬迁政策,为村里11户贫困户每户争取到3000元的扶贫资金,在七里坪镇区买到了称心的住房。
2007年5月,七里坪镇贡家河村沿河大道一片空旷地上,迎来了久居山里的客人。在村党支部一帮人的带领下,夏畈村15户村民正式在这里破土动工兴建他们的新居。
为让村民搬出山里,过上幸福生活,秦基友没少费心思。现年50岁的李太根,夫妻双方都有残疾,行走不便,秦基友发动全村老百姓帮他盖起了新房。45岁的郭基堂虽然有智力障碍,但一双儿女聪明伶俐,秦基友做通老婆的工作,全力资助他们搬出了大山……
依托旅游强经济
2005年,秦基友充分利用扶贫整村推进的有利时机,争取县委组织部门的支持,在村里许家畈的山坡上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当年3月动工,12月份全面投入使用。
2006年,湖北红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终于落户夏畈村,开发对天河漂流项目。
公司引进后,纷至沓来的游客给山里带来了生机,游客漂流后想沐浴、购物、吃饭、留影。
秦基友带头出资5万元,创办夏畈村旅游服务公司,自己兼任公司董事长。村里组建60人的团队,开办餐饮店、澡堂、售货亭,成立漂流工程组、运输车队、看护队和清洁队。同时解决了全村孤寡、五保和特困户共5户13人的就业问题。
夏畈村副主任艾秋山说:“组建了村级旅游服务公司以后,村集体有钱了,村民也富裕了,有开澡堂的,有照相的,有跑运输的,村民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赚,日子过得有滋又有味!”
村旅游服务公司办起来了,也赚了钱,秦基友又想到了全体村民。他组织村党员、干部、群众开会讨论,最后决定成立夏畈村股份公司,自己让出全部股份,也动员其他村干部让出股份,由全村262名村民人人都入股1000元,实现村民到股民的转变,真正走共同富裕之路。对无钱入股的贫困户,由村里垫资帮其入股。二组51岁的贫困户蒋向明当时拿不出1000元的入股钱,秦基友主动找到他说:“你不用担心入股的钱了,村里帮你垫付了,到时你只管领取村里的年终分红。”
2008年12月30日上午8时,蒋向明得到通知到村里领取年终分红。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家两口人,他一分钱的股份钱也没出,当年就领取了1800元。蒋向明激动地说:“感谢村里给我这个贫困户帮忙,让我家今年过年有余款了!”。
十年来,夏畈村股份公司创收达500余万元,其中村民分红达300万元。余下的200余万元,都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不占乡亲一点儿便宜、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不吃村民一顿饭、不收群众一份礼。”这是秦基友常说的四句话,也是他任村支书第一天起对村民许下的承诺。2015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脱贫攻坚谱新篇
2015年9月初的一天,红安县移民局局长张宏建和天台山管理处主任吴永植找到秦基友,希望夏畈村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资金带头兴建移民新村。
秦基友不是移民户,不能享受移民政策,个人一下子要投资20多万元再建新房,他承担不起。于是决定将20年前在七里坪镇街上建的房子低价卖掉,同村里的移民户一起建房。
移民户看到秦基友卖掉街上能赚钱的门面房,和移民户一起带头兴建,移民户都感动了,他们积极配合,立马动工。
2015年,全国掀起了脱贫攻坚战,在管理处党委、县移民局、县扶贫办、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帮助下,采取村里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平整土地、统一完善基础设施与移民自建相结合的方式,从2015年9月份开始,苦战严寒,短短的3个月,一条古朴、典雅、与大山融为一体的徽派商贸一条街建成了。
吴永植说:“秦基友是新时代精准脱贫的急先锋,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村里十年分红300万元,村民变股民,百姓全脱贫。他找到了依托资源开发,带领山里群众奔小康的新路径,谱写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