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七区一廊”
红安富地农业生态科技园带动农民增收
黄冈新闻网(黄冈日报)消息(记者毛红平)4月19日,在红安县杏花乡益新村富地农业生态科技园里,2000多只白鹅正欢快地吃着蓝莓园里的青草,俨然成了林下“义务除草员”。
富地农业生态科技园项目由安徽省农科院文金平博士牵头提供技术支持,红安富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规划面积10000亩,总投资5.2亿元。主要发展园艺苗木培育、有机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及休闲垂钓、生态旅游,打造以生态养殖、有机种植、绿色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基地。
富地农业生态科技园项目目前已流转土地3000亩,完成土地平整和12公里循环路网基础建设,完成投资2.1亿元。已完成“七区一廊”建设任务,即果脯采摘区、苗木培育区、特色养殖区、花卉培育区、休闲垂钓区、大棚蔬菜种植区、科技研发区和亲水休闲长廊。
富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老总、博士文小平介绍,五年前,他就来过红安并提取了土样,得出红安的土壤适合种植蓝莓等水果的结论,并在离县城最近的杏花乡益新村找到了理想基地。
文小平说,富地农业生态科技园是一个用工密集型企业,除了整地以外,有十几道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无论是土地平整,还是种植生产、加工销售,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今年是试种期,明年会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由公司提供技术、种苗给农户,农户自愿销售,实在销售不了的由公司统一回收,统一销售。
把生态园建成“致富园”
毕传高
短评
地里种莓,林下养鹅,红安县创新种植养殖模式,做好生态经济这篇大文章,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互利双赢。
做好生态经济大文章,是发展的需要。发展与保护向来是相伴相随,尤其是在机遇和矛盾并存的发展关键期,二者更不可偏颇。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就是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着力培植生态经济,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农民增收的新路径。红安县引进林下养鹅除草种养模式,对蓝莓进行生态科技管理,保证蓝莓区不用农药,既降低了污染,又增加了效益,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做强生态经济,就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示范基地,对农民提供信息、资金和技术服务,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投身其中,让他们成为生态经济的参与者、受益者。杏花益新富地农业生态科技园就是当地群众的“致富园”,他们在科技园里种果子、淘金子,逐步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