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三 月 茶 香
发布时间:2015-09-29 16:13    作者:​陈国松    来源:


在机关工作二十多年的我,习惯于晚上加班写材料,虽然没有沾染烟酒嗜好,但不可一日无茶 ,常常是“一支笔,一杯茶,东方红”。累了,呷一口清茶解乏,困了,喝一口浓茶提神。

说到茶,我是钟情不悔。每年为了尝鲜,喝上头茶、新茶、好茶,都要在初春的三月借清明节祭奠祖先之机,带上一家人回红安老家住上几天,亲手在自家茶园采摘清明茶。

我的老家七里坪就在巍巍的大别山深处,离村不到十里地就是著名的老君山茶场。当地有民谣云:“人在云中走,水在雾中流,百米见奇石,深潭峡谷幽”。山茶就是生长在这高岭之上、松石之间,四季被云雾缠绕、玉露灌溉的老枝新芽,带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蝶化成清明茶、雨前茶,最终形成红安“老君眉”难得的茶中极品。

我家的茶园就在村子对面的南山坡上,茶园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周围丛峦叠嶂,林木茂盛,清溪潺潺,气候宜人,是生长山茶的绝好之地。回家的第二天,一家人特地起了个大早,换上运动装,提着竹篮,翻过几座山梁来到茶园。茶园虽然打理不够,杂草较多,但这并不影响春天气息的脚步和热力四射春茶的生长。放眼望去,满眼嫩绿,一株株茶树长得清新秀丽,老叶深暗青绿,新叶翠绿光亮,每株叶芽都朝着四周自由生长,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树冠。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空气清新,雨中采茶,别是一番滋味。山风依旧是那么清爽地吹来,茶香又总是不经意间沁人心脾。一家人又回到了久别的茶园,踩在松软的泥士之上,闻到迎面扑鼻的花香,看着枝头吐出的新绿,听着树上鸟儿的鸣叫,一种久违的感慨,让人心底总会撩起遐思的情愫。

记得我第一次到茶园采茶,那还是读小学恰逢星期天学校放假,母亲担心我不懂事会惹事生非,与村里其他小孩打架,便带着我一起到生产队茶园采茶。在我的记忆中,那时的茶树虽然不高大,但排列整齐,清新秀丽,尤如山坡上披上了一层绿色绒装。由于天性调皮,我与小伙伴们学着“小兵张嘎”,掰下茶树干做弹弓,用茶树枝扎成防空帽,把茶叶片当哨子吹……。

如今,已八十高龄的母亲因行动不便,再也不能与我们一起上山采茶了。临走时还特地叮嘱我,采完茶要记住给茶树拔拔草、松松土、施施肥。我懂得母亲的一片苦心,母亲一生爱茶、护茶,担心我们只收不护,影响来年的收成。

望着满眼翠绿的茶园,我提着竹篮,没有急于采茶,就象回到从前一样,高兴地在这绿的“海洋”里不停的穿梭,不停地与周围陆续来茶园采茶的乡亲们打着招呼,与他们相互谈论着茶树的长势、茶市的行情,相信今年雨水充盈,一定有好的收成。

采茶是有讲究的,春天采茶叫“掐”,从茶树枝头的新芽掐尖摘下,夏天采茶叫“揪”,秋天采茶叫“抓”,不论是老叶新叶,放进篮里都是茶。年头的第一批茶,自然质量要求更高,只掐两三匹叶芽儿,不能掺有杂质,农家讲的就是“毛尖儿、有看头、有卖头”。

茶树枝头刚刚冒出的尖尖叶芽,带着绒毛,滴着水珠,鲜嫩细长。我随手摘一叶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又送到嘴里嚼一嚼,那种比花更淡雅比草更清新的味道,让人顿觉心旷神怡。

望着妇女们犹如蜻蜓点水似的摘下叶芽,码在手心里整整齐齐,放在篮里煞是好看,不到两个时辰,大家篮里采得满满的。我也急了,开始加速采摘,由于手脚没有她们麻利,加之不时还把老树叶和杂草采到篮子里,与茶叶搅在一起,回头还得下功夫挑拣一番,自然效率不高。但采茶带来的乐趣,那种溶入大自然的氛围,农家的生活体验与休闲,乐而忘忧的心境,让我领悟出另一种人生的真谛。

初春的乡间之夜,经过春雨的洗礼,空气显得湿润而柔和,雾气越来越浓,没有霾的污染,没有城市的喧闹与浮躁,当心不再繁杂与燥动,夜就显得更加寂静而漫长。采茶忙碌了一天的我,丝毫没有倦意,望着自己亲手采摘的鲜茶摊得满地都是,那种诱人的茶香吸引了我,为了解解茶搀,我提议现在开始手工做茶,就可以马上尝一尝新茶的滋味。大家积极响应,一家人齐上阵,经过摊、拣、炒、揉、炕、焙、凉等工序,花了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在天亮前做成了第一批成品茶。

为了享受劳动的成果,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玻璃茶壶,随手抓一把还在散发着热气的新茶,冲满开水,只见卷缩的茶叶随着水泡在沸水中翻滚、舒展,如鲜花绽放般,漫漫展开鲜嫩的叶片,整整齐齐直立在水中,看起来非常爽眼。

大家放下手里的活,一家人静下心来品茶,泯一口沁人心脾,一个个赞不绝口,有的称茶的色泽好、太浓香,有的赞茶的口感好、有劲道。我轻轻呷了一口,没有急于咽下,而是让茶叶和着热气在唇齿间轻转、把玩,让一股幽兰之气慢慢滑入喉管,胸腔内立刻充满了醉人的馨香。

回到武汉,我迫不急待地拿出新茶,第一时间给母亲沏茶。母亲轻呷几口,细细品味过后,笑着说:“茶的色相不错,但有苦涩味,说明炒的时间过长,揉功还不到位,炕过了火候”。我原以为母亲会夸奖一番,没想到几个关键工序都有问题。我不服气,拿起茶杯静心品尝,第一口清香四溢,第二口似有苦涩,我无话可说。

母亲接着说:“做茶有诀窍:大火快炒,揉功做好,文火慢烤。第一次能做出这样的新茶,已经是很不错了,相信下次你的茶功会做的更好”。

看来母亲的做茶之道不是一次能学到手的,细细品来,我想做茶与做文章应该是相通的,该重彩的地方不惜泼墨,该简写的地方多一字便显累赘。茶功如笔功,非一日之功也。

(注:“茗宿老君眉”杯征文获奖作品)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