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董方平的“春天”
发布时间:2017-07-24 17:06    作者:安斯    来源:红安网


大暑,这天是红安的“桑拿”天。然而,对于红安县华家河镇何田村董家大塆村民董方平来说,盛夏也是“春天”。即便是汗流夹背,他也总是喜盈盈、笑呵呵,谈到脱贫,他感激地说:“如今扶贫政策好,是贫困户的春天,政策的‘春风’,让我家2016年脱贫了。”

 两棵古树见证历史,见证变迁。安斯摄

董方平原本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劳力,是什么让他一年就脱贫呢?

2015年8月20日,按“四看”标准、“五步”工作法,评审公示,核定董方平家为贫困户。他的妻子因病去世,家庭因病致贫。加之,儿子在大学读书。家庭经济入收呈负增长。董方平家的脱贫包保责任人是原红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殷育红。经过多次调研,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制定产业扶贫、市场主体打工、教育扶贫、医疗救助四项扶贫举措。当年,董方平以养牛为主,从两头牛增加到13头牛,从养耕牛到养肉牛,当年收效。2016年底,董方平家年人均纯收入从原2500元增长到4500元,彻底脱贫,获得精准脱贫政策奖补资金1万元。

 董方平的梦想飞越古老的山村。安斯摄

他说:“智通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的扶贫培训班,很有针对性,很有实用性。2016年培训期间,我不仅学到养殖技术,而且学到种植技术。比如,喂牛饲料可以用玉米桔杆的青储料。”

董方平种植10亩玉米,通过培训学到一技之长,以往只用玉米喂牛,如今把玉米桔杆做青储饲料,变废为宝。他还学会了上网,通过网购青储袋,既经济又划算。

 董方平展示手机拍摄的鸡群,喜形于色。安斯摄

扶贫先扶智,授鱼先授渔。智通职业技术学校在精准扶贫中送科技下乡,为贫困户送去一劳永逸的实惠。培训涉及城关、七里、华河、永河、杏花等乡镇,培训达2000多人次。董方平不放过每次培训机会,2017年,他参加培训学习养鸡技术,把养牛的奖补资金用于投资养鸡。目前300只散养鸡,是纯生态养殖的高山“有机鸡”。

董方平并没有只满足于脱贫,他希望做大做强,把养殖做成产业,计划养25头牛,把300亩荒山打造成“花果山”,春天种有紫薇,还打算栽种果树。他乐呵呵地说:“人不勤快不行啊,原先联保市场主体山鹰公司请我去打工,现在,我也要请人打工。”

 智通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汪习栋给董方平讲解农技知识。安斯摄

董方平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的受益者、成功者,对《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明白卡》的内容了如指掌。他不断加强培训学习和业务自学,由智通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汪习栋组织编印的《农业种养实用技术》,是他的实用宝典,他说,这本书很实用。

董方平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他希望儿子到智通驾校学习驾驶技术,考驾照,这样可以享受政策帮扶,自己只出20%的学费。

从贫困户到富裕户,从打工者到致富带头人,董方平两年之内实现家庭经济收入翻一番,他的精气神和拼搏劲,如春风拂面,他深有感触地说:“国家政策好,如春风送暖,对于因病致贫家庭不放弃,不抛弃,我们只有借政府的春风,拼搏奋取,才能彻底挖穷根。”

董家大塆地处佛塔山脚下,四面环山,没有4G网络,村里信号不太好,要到山上才能较强的手机信号。他吃住在离村子“二里半”的山上,他开用流量开通微信,昵称也颇有创意:hixin+8个8,喻意是希望收到“海量”信息,不断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不断助推他实现“致富梦”。

董方平的门前是一口较大当家塘,开门见山,门口有两棵上百年的古树,左银杏,右国槐,他家是祖辈留下的典型的巷子结构,断壁残垣记载着岁月有轮回,古老的墙上依稀可见红色大字《最高指示》。他想在原址建楼房,又想保存生于斯长于斯的完好记忆。

他说:春天来了,对面山上的牡丹花开,姹紫嫣红花,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他经营的“二里半”生态基地也是花草飘香,畜禽满山。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