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黄安红安》承载着李骏为英雄故乡树碑的使命
发布时间:2016-04-22 10:10    作者:来淑芳    来源:


故乡历史的艺术呈现

——读李骏长篇小说《黄安红安》

■刘文堂

湖北省红安县被人誉为“将军县”,曾诞生223名将军,是真正的红色摇篮。这里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 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王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一代战将。48万人中有14万为革命喋血沙场。作为诞生在这里的一个乡间赤子,李骏深入研究自己家族和 家乡的革命史与成长史,以母亲三个相关家族革命中和革命后为历史背景,创作出了长篇小说《黄安红安》(解放军出版社)这部力作。

《黄安红安》是一部引人思考的小说。书中,作者借富甲一方的李光天儿子之口阐明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而是时常要掉脑袋的革命道理。一群 普普通通的庄稼汉,为什么走上革命道路且义无反顾?为什么从为了“小我”而走向为了劳苦大众这个“大我”?并让他们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这让我想起了周恩来 的话:人走上革命道路不是先天的,而是由于外来的压迫和环境造成的。

正视历史,正视主宰历史的人类自身,是一种宝贵的自省。书中提到了原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回到红安看望乡亲的一段对话。当韩司令员见到当年的发小穿 得破破烂烂冻得直打哆嗦时,问他:“革命胜利了,你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啊?”发小回答说:“是呀,革命胜利了,你怎么让我们还是这个样子啊?”从东北打到江 南最后打到海南岛的韩将军流泪了。革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为了谁?在将军与发小的经典对话中得到了回答,从而更加理解了“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 目标。

对李骏来说,生养他的那片土地如同远行时惦念着自己的爹娘和爷爷奶奶。作者曾在《文艺报》发表一篇创作谈时讲过:“如果说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一张邮 票,我的邮票就是家乡红安。”的确,红安不仅深藏着作者的哀痛与欢愉,也遗落着他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那无边无际的心事。他在《神剑》杂志上发表的创作谈中 讲到,1997年时有人建议他,“你的家乡才是你创作的富矿,不妨好好开拓”。这给了作者强烈的刺激。他以往发表的作品大多写边关、基层和机关,这一下子 激发了他写自己英雄故乡的使命感,“特别是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以及亲眼见到的种种场景和听到的种种传说,一下子仿佛在脑中活了过来。许多故事根本不用 编,写到哪哪里便有珍珠”。

于是,带着为英雄故乡树碑的使命,李骏把目光和才思聚焦在了他的故乡。为此,他阅读了上百本关于红安县的回忆录、县志、宣传材料、传记、资料汇编以 及各种纪实,利用各种机会采访与访谈一些了解历史的人,用十多年的时间研究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的资料。他的这部小说取材于故乡的乡村, 写的是他母亲、家族和亲人们的历史与现实。其中的故事,有的是母亲一边干农活一边给他讲的,有的是从村里老人那里亲耳听到的,有的是遍览县志查阅的,有的 是考察当年的战场得到的,还有的是他的亲身经历,都来自于生活的真实记录。

我读《黄安红安》,除了感动作者笔尖流动的乡情,还惊讶于文中文字的灵动与诗意。我想探究作者感天动地的诗性文字后的秘密,从他早年写诗的经历来佐 证,我并不满足。文如其人,古往今来大概如此。为文当然需要才华,但思想和品质更重要。熟悉李骏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真诚的人、朴实的人,一位情感丰富的性情 中人,他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与世无争、顺其自然——也许,正是他人格中善良与悲悯之心,给了他创造文学之美的基因。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