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黄冈新闻网】记红安县城关镇曹家畈村村支部书记阮伟
发布时间:2017-07-12 15:29    作者:方红云    来源:黄冈新闻网


倒水河畔弄潮人 ——记红安县城关镇曹家畈村村支部书记阮伟 

通讯员毛红平 方红云

将军故里,传奇红安。一条美丽漂亮的倒水河在中国第一将军县穿城而过,在这条绿色的倒水河畔,有一个传奇的小村庄——红安县城关镇曹家畈村,村庄里有一个年青的弄潮人——出生于1975年的,于2011当选的村支部书记阮伟。 

在全国吹起精准扶贫春风下,曹家畈村的贫困户都对村支部书记阮伟伸出大姆指:“年轻的村部书记阮伟带领全村人民脱贫奔小康,让乡亲过上了好日子,让村庄变美丽了,我们真心感激他!” 

对曹家畈村来说,精准扶贫,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收入、致贫、脱贫三笔账算细算清算实。“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不能让一户群众在致富路上掉队;作为包组干部,我要帮助群众发展增收产业。”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阮伟龙与驻村工作队村、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理增收思路、算增收账、谋划增收项目、制定帮扶措施,常常是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阮伟有3本厚厚的“民情日记”,每本都详细记录着每家每户的基本信息,其中有一段这样写:“群众贫困主要是穷在地上、苦在水上、慢在路上、愁在钱上……”阮伟找准了贫困户致贫症结,掌握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也坚定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敢于担当 做脱贫攻坚路上的领头羊 

曹家畈村位于红安县城关镇区西1公里,过去一直是个有名的穷村。全村146户,536人。2011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46人,到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71人,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数字锐减的背后,无不包含着阮伟和村“两委”一帮人的辛劳和智慧。 

发挥区位优势,吸纳能人回乡,打响脱贫攻坚战,建立脱贫致富主战场。阮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上任就深入到各个村民小组,倾听党员、群众心声,拜访村在外能人,集中民智,制定相关产业规划。依托城郊的优势,2012年,村建筑公司、材料供应公司、物业服务公司三家公司相继挂牌成立了。  

五年来,三家公司实现产值1300余万元,上交村集体30多万元,带动70多名困难群众长期务工。2015年末,结合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按照贫困户的意愿,村“两委”迅速成立了以贫困户为社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100亩,精养鱼池70亩,农家菜地30余亩。全村的贫困户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通过土地流转、大棚入股、闲时务工,年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通过产业带动,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丰收,最终达到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长的目的。 

五年时间里,曹家畈村从以前“空壳村”、负债村,一跃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集体年收入也达到15万元,全村“一户一产业”的生产格局逐步形成。至2016年底,该村共为21户贫困户争取奖补资金262800元(其中大棚210000无、鱼池52800元),办理小额贷款18户,分红72000元,股金分红每户2500元共计52500元,土地流转增收19000元,合作社共向贫困户发放务工费135600元,通算带动户平增收13000元以上。对于县委县政府如期脱贫的要求,阮伟和村“两委”及全体贫困户都充满了信心。 

独木难成林,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在上任之始他就明白,要把村“两委”团结起来,光靠“义气”不行,还得靠党性。于是他从自身做起,因为是年轻的共产党员,所以更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两学一做”,做好表率,再去要求村“两委”成员。建好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严格干部值守,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升党员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更好为群众服务。近年来,阮伟连续多次被镇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支部书记”,2016年7月,我被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村支部书记”,所在村也多次被县、镇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综合实绩考核先进单位”称号。

为民着想 做脱贫攻坚路上的孺子牛 

当村干部就是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坚持把保障民生、促进和谐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力抓手,在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创先进、争优秀。以落实惠民工程为重点,积极争取资金,带领党员群众多方筹资,先后投资几百万元进行了通村、通组道路修建。自2013年起,建设新农村示范点。每年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资助。村“两委”一班人经常深入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家中,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至2016年底,在他和村“两委”的努力下,扶贫搬迁方面,该村共申报原基改建2户、集中新建3户,原基建已领取危改资金各7500元,5户的验收申请已报村镇管理所等待拨付资金。医疗救助方面,全村今年共8户12人次住院,累计产生住院费约72000元,除新农合报销外另享受精准扶贫医疗救助报销25000元左右。教育扶贫方面,全村共有在校贫困学生21人,根据摸底调查其中有3人申报国家雨露计划,已审核通过年底资金可发放到位,5人已领到车费补贴合计3000元,1人领到社会爱心人士资助款5000元。低保户、五保户救助金已全部发放到位。 

2016年7月,该村遭受了特大洪灾,阮伟与村“两委”决定舍小家,保大家,迅速组织灾后重建工作,对受损倒塌房屋迅速组织重建、修复、动员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帮助受灾户,对无人居住的危房,村里出动挖机推倒危房共计20余间,防止因旧房倒塌伤人事故发生。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村“两委”迅速组织卫生防疫工作,消毒面积3000多平方米,对水井、池塘消毒处理,确保水安全。针对绝收面积,迅速组织复播,其中水稻受损面积已全部散播二季稻秧苗,旱地受灾户面积60多亩,已全部播种玉米,合作社也迅速开展生产自救,投入劳力一百多工,消毒、排水、修复水损大棚,确保大灾之年农业不减产,收入不减少。对受损道路迅速组织干部、群众抢修,确保通村、通组公路正常运行。截至当年11月底,全村共投入救灾资金32000元,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义务投工126个,出动挖机56小时,农用车21台班,发放救灾物资及资金合计约3万元,救助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群众情绪稳定,灾后重建信心百倍。 

2011年以来,村里多次组织村“两委”人员到兄弟村学习,观看影视宣传片,转变干部作风,变群众上门办事为干部主动上门服务,切实改变党群有别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协调、沟通。针对村级办公场所不规范,群众办事难找人等问题,2014年通过村“两委”多次与规划、国土、房产等部门沟通,在保障房征地范围内争取了8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中心办公场所。 同时整合组织、民政、卫生部门的项目资金14万元,用于党员活动中心的软件建设。2015年一所集便民服务、养老、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农家超市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现代化党员活动中心投入使用。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服务,让群众办事不出村,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暖人心,进一步树立党的爱民为民形象。 

群众发自内心地称赞:“这届村两委真是我们村民的贴心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在2014年的村级换届中,该村原支部一班人以全票当选。 

为谱新篇 做美丽乡村建设路上的奔腾马 

阮伟和村“两委”一班人一直有这样的共识:“精准脱贫”只是暂时的目标,“美丽乡村”才是我们要创建的终极境界。当村集体和全体村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一步步走向富裕,收获喜悦的时候,他们在前瞻:曹家畈村不仅要有硬化的道路,净化的庭院,美化的长廊,绿化的村庄,更要有文明的村风,这样才是最美丽的曹家畈。以集体经济发展为支持,通过上引外联,拓宽筹资渠道,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该村建设了村级水泥公路,并实现了村组公路全面硬质化;通过实施“改厕创卫、绿化亮化”工程,引导帮助村民美化家园;网络、电视、电话全覆盖,达到了无线通信和宽带网络无盲区。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在村民中形成了“自觉爱护美丽家园”的意识,他们与陈规陋习挥手作别,取而代之的是绿化季季青、净化日日洁、美化处处靓的现代化农村新生活,村民的精神风貌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改观。 

如今走进曹家畈村,最吸引眼球的还要数农户大门上的一块块小牌子。这些小牌子就是村里“星级文明户”获得者的“荣誉证书”。我村以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结合开展的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围绕“五一”“七一”等节庆活动,在村民中深入开展了思想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内容的“三德教育”,全力推进“好婆婆”“好媳妇”“五星文明户”“党员示范户”的评选,起到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教育效果,形成了淳朴文明的村风、民风。 

如今的曹家畈村,农户依托城区村不断发展蔬菜业和其他种养业。看着曹家畈村越变越好,贫困户老阮说:“有了好政策和市县乡村帮扶干部的全力帮扶,再加上有个好书记帮我们想办法、带着我们干,以后的日子就不用再发愁了!”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