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扶贫侠 他身材瘦弱,可搞起扶贫工作浑身是劲;
他皮肤黝黑,说是驻村干部却像个农民;
他少年残疾,靠着勤劳改变了一个贫困村。
6月21日午后,红安县永佳河镇桃树榜村三组贫困户李金荣老俩口家中又迎来了她的“亲戚”,同时还有一辆轮椅。坐上轮椅的李金荣婆婆高兴得流下热泪,久久握着“亲戚”的手不愿松开。眼前这位送轮椅的“亲戚”就是红安县残联党组成员、驻永佳河镇桃树榜村工作队队长汪飞琴。
汪飞琴(左)看望贫困户生活情况 身残志坚,奔走乡间浑身是劲
桃树榜村是典型的山区穷村,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村集体基础薄弱,同时也是市教育局的扶贫点。自2015年驻村以来,汪飞琴带领全体扶贫工作队员,紧密联系配合市教育局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和全村广大党员群众,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扶贫脱贫步伐。2016年,桃树榜村整村出列通过市级考核验收。
扶贫工作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驻村后,汪飞琴以高标准的起点谋划村级组织建设。工作队先后多方筹措40余万元资金建成4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彻底解决了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办事、看病不方便等问题。
去年,村里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管理工作,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汪飞燕和队员们一起,利用午饭和晚上时间走家串户、不辞劳苦的宣传政策,得到了群众的理解。村民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得以发挥,村两委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
村里的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差。汪飞琴与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扶持,使全村10个组都通水泥公路,组组都新建有水泥稻场,组组都有条件较好的公厕,组组都有一定规模的当家塘,组组都有垃圾池,家家喝上了安全水。
就是这样每天与贫困户打交道,和残疾人、弱势群体在一起的扶贫工作队长,他自己却是一位肢体残疾患者(右手残缺)。但他从不以身体上的缺陷来叫苦叫累,反而内心充满活力。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心理健康、踏实肯干,就能做出一番事业。
勤劳务实,只要肯干就能脱贫
前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500元。工作队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队员们每垸必去,每家必到。人不在家的打电话,电话联系不上的,走访左右邻舍。
汪飞琴和工作队员们为贫困户“量身定制”了脱贫之策: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参与光伏发电等。他们发动村民种植红薯,并争取黄冈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局与黄冈科技职院达成收购协议, 2016年为贫困户销售两万斤红薯,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同时,结合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慰问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帮助五保户和受灾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
桃树榜村村集体原来基本没有收入,在工作队的努力下,现在合伙入股办养羊场,加上油茶基地收益,出租厂房获得租金等方式,2016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1.5万元。
此外,结合残联部门工作特点,汪飞琴还积极为村里落实残疾人“两补”政策,对2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主动上门服务办证;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为1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免费发放轮椅、拐杖;为2名精神病患者办理了“免费服药卡”……。极大地增进了工作队与群众的交流和感情。
“扶贫工作虽很平淡,可每当看到贫困户的笑容,我心中也就有了乐趣。”汪飞琴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每周一早晨,他和工作队员准时到村,周五天黑回家,“五天四夜”式帮扶,孜孜不倦。
天道酬勤。如今的桃树榜村面貌得到了全新改变,村民们也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记红安县残联党组成员桃树榜村工作队队长汪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