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新网7月2日讯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有关情况的通报。红安县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市区,七里坪镇成为突出贡献乡镇。
近年来,红安始终立足旅游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促进了全县旅游业的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14年9月,全市旅游业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市委书记刘雪荣同志以“优、红、大、融、商”五个字对红安旅游发展给予了盛赞。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79%、32.64%。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红安先后争取国家红色旅游专项资金近3亿元,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纪念性场馆、将军故居、文物旧址等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国家4A景区黄麻纪念园、投资6000万元的李先念纪念馆、投资3000多万元的红安将军纪念馆、投资2500万元的县城区游客接待中心、国家4A景区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董必武故居复原扩建工程、七里坪长胜街无不彰显着项目建设的威力。同时按照雪荣书记提出的“优势资源+项目+招商引资”发展模式,大力招商引资,提升引资质效。据统计,2014年秋冬~2015年全县谋划和在建文化旅游项目 82个,其中政府性投资项目 37个,招商项目 45个,竣工旅游项目共19个。总投资概算近 400亿元。其中市场主体续建项目23个投资额256.78亿元,新建项目22个投资额118.53亿元。政府性投资项目新建12个续建25个,投资额12.27亿元。同时,整合部门资金近6亿元,建设核心景区及配套工程。投资35亿元深圳深鸿润集团、签约15亿元的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1.9亿元龙王湖集团、投资5.8亿元的香港天一旅游有限公司。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相继落户、开工建设,为我县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力。
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红安依托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以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强化星级农家乐的创建工作。2014年,新增星级农家乐40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1家。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迅速。高桥镇和乐源有机葡萄园、华缘农场的荷花园和杨梅基地、七里坪镇周家墩生态农庄,均依托传统农业,融入旅游链条,开发餐饮、娱乐、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采摘尝鲜等旅游形式。红安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抢抓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机遇,9个乡村通过评审入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
影视产业引爆旅游“增长极”。投资1亿余元建成红安将军影视城和楼子石战场影视基地。2014年电视连续剧《铁血红安》登录央视黄金时段,引起了国内影视界的高度关注并相继带剧本前来拍摄,《战将韩先楚》、《血符》、《壮丁也是兵》和《李先念》相继在我县拍摄完成。目前《最后的国门》正在我县紧张拍摄中。影视经济的发展,拉动了我县交通、餐饮、酒店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剧组在我县拍摄期间,带动地方第三产业增收过亿元,新增影视服务公司等配套产业市场主体10余家。 组建的红安东方兄弟影业公司、红安将军岭影业公司等服务影视公司为剧组提供影视道具、群众演员市场化服务。随着影视剧的拍摄,吸引了3万多名群众参与,影视基地“变身”为旅游景区,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拉动了不同年龄结构人群就业和餐饮等多产业发展。
宣传促销亮点纷呈。借势宣传,全方位多角度提高红安的红色“名气”。电视连续剧《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播出,收视率每日达2亿多人,网络点击率近9亿次,再次打响了“第一将军县”的名气。积极组织参加2014年度黄冈市旅游宣传广告联合投放工作,制作了“红色胜地·传奇红安”宣传片,在央视一套滚动播出;《将军故里 传奇红安》宣传片在洪山礼堂显示屏播放;编辑出版了《红安旅游》、《将军的摇篮—红安》等书籍;节庆效应将红色的“名气”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人气”。协助举办四届天台禅乐文化节,实现了禅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使“禅宗文化”成为红安人文旅游的新亮点,提高了红安旅游知名度。以参加“第八届华中旅游博览会”为契机,对红安A级旅游景区、旅游商品进行精品推介,现场向广大市民和游客赠送旅游宣传材料千余份,接受群众咨询万余人次。
行业监管力度加强。主动应对旅游安全形势,年初与全县涉旅企业签订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书;抓住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十一假日旅游旺季时段,对辖区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从旅游安全制度、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着手,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重点排查。今年4月开始,开展为期一月的红安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五一前夕,配合市旅游局、市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对天台山风景区开展节前安全检查。端午节期间,集中整治“导游违规带团、零负团费组织出游”等活动。下半年将开设《旅游法》讲堂,对全县涉旅企业开展集中宣讲《旅游法》活动。近年来,旅游市场基本实现了零事故、安全平稳高效运作。(撰稿人:晓晓)
附件: 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名单
一、突出贡献县市区(30个)
武汉市黄陂区、黄石市铁山区、保康县、谷城县、荆州市荆州区、远安县、秭归县、宜昌市夷陵区、宜昌市西陵区、长阳县、五峰县、丹江口市、郧西县、房县、应城市、钟祥市、京山县、鄂州市梁子湖区、罗田县、麻城市、红安县、通山县、赤壁市、随县、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建始县、咸丰县、神农架林区。
二、突出贡献乡镇(24个)
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神农架林区木鱼镇、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十堰市武当山镇、洪湖市瞿家湾镇、应城市汤池镇、钟祥市客店镇、罗田县九资河镇、红安县七里坪镇、赤壁市赤壁镇、谷城县南河镇、利川市谋道镇、鄂州市梁子湖区梁子镇、京山县绿林镇、来凤县百福司镇、随州市大洪山风景区长岗镇、竹山县上庸镇、恩施市沐抚办事处、大冶市陈贵镇、枣阳市吴店镇、嘉鱼县官桥镇、松滋市洈水镇、远安县嫘祖镇、竹山县官渡镇。
三、突出贡献企业(40个)
(一)旅游集团公司(10个)。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武汉三特索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神农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丰太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游神话世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湖北国贸大厦集团有限公司、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峡州酒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孝感致信礼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二)旅游景区(10个)。武汉黄鹤楼公园、武汉东湖风景区、三峡大坝旅游区、武当山风景区、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神农架生态旅游区、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
(三)旅行社(10个)。湖北峡州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武汉学知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万达新航线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国旅(武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中南国际旅游公司(湖北)、武汉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湖北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旅(宜昌)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四)旅游饭店(10个)。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武汉新世界酒店、武汉光谷金盾大酒店、武汉华美达光谷大酒店、武汉马可孛罗酒店、湖北东湖大厦、宜昌桃花岭饭店、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黄石磁湖山庄酒店、武汉光明万丽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