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和马塝村干群交谈中了解到,红安县朝阳小学驻村工作队始终被他们挂在嘴边。西坳村4组村民70多岁的李金桃动情地说:“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一个个文质彬彬的,他们实诚纯朴,对人谦和,是大家公认的好人。”邓家冲村8组原两道中学已退休老校长陈鼎慧更是诗兴大发,当着记者的面吟诗一首:“见面含笑醉煞人,深入农户体民心。甘洒热汗解忧困,走村串户显真情。”村支书陈建军面对记者,显得有些激动:“朝阳小学工作队不但给我们村带来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而且还帮村里理清了发展思路,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定期与村‘两委’班子和联系包保的贫困户对接,形成帮扶合力。他们可是我们马塝村的大功臣!”
——题记
在红安县杏花乡马塝村春播繁忙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人们总能看到三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他们风里来,雨里去,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不辞劳苦地走村串户调查,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奉献着对农民群众真挚的爱。最近,在马塝村,有一首“热心人”的歌曲妇孺皆知: “院里牡丹开得红,工作队呀真个行。嘘寒问暖又串门,帮扶村里在行动。心里装着咱老百姓,人人夸奖热心人。”歌中人人夸赞的“热心人”就是指红安县朝阳小学驻村工作队的队长钟顺喜、副队长吴碧文和队员张国喜三位同志。他们凭着对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无限忠诚和执着追求,用一个共产党员特有的情和爱,成为“五位一体”建设的忠实实践者,用真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敬业赞歌。
朝阳小学驻村工作队克服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和生活食宿等诸多不便,积极配合村委会开展工作,让他们更多地体验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更深刻地了解到农村的落后发展与现状,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各级领导、帮扶部门对农村工作、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心重视与倾情支持。队长钟顺喜来村的第三天,家里房子因年久失修漏雨,客厅、卧室墙面留下斑斑水渍,整修工作都是在思源学校工作的老婆一人操持。当听到电话里老婆的埋怨,钟队长耐心解释不能请假的原因,最终赢得老婆的理解和支持;吴碧文、张国喜,年龄均满54岁,身体状况不佳,都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吴碧文因并发症多次心梗,并在协和安装了三根支架,天天要打针吃药。为了保管胰岛素,在网上自购小冰箱冷藏药品。学校教学人员严重不足,加之有几位领导的小孩今年中考、高考,人员确实调剂不开,吴碧文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加入驻村工作队,并自愿延长工作周期,赢得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刚驻村的那几天,住在村部顶楼,酷暑难耐、蚊虫肆掠、寝食难安,加之对驻村情况不熟,工作开展起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钟顺喜、吴碧文和张国喜三位同志丝毫也没有退缩,更没有半句怨言,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村当作自己的家。他们克服持续高温和蚊虫叮咬的考验,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起早贪黑、访贫问困、走村入户,深入各贫困户家里开展精准摸底核实调查。入户首先做到“六看”,一看收入、二看住房、三看劳动力、四看子女入学、五看社会保障、六看帮扶措施。同农户亲切交谈,认真填写《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入户调查表》。短短半个月时间,足迹就踏遍了马塝村村委会8个自然村。剔除不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2户4人,新进符合贫困标准的对象7户20 人,现有贫困对象75户177人,确保了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找准“靶心”。驻村工作队始终按照“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原则,认真开展对扶贫对象的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全面推进精准识别工作,工作中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精准识别不准确等问题,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红安县杏花乡马塝村是一个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相对较好的自然村。为了使马塝村得到稳步、快速的发展,钟顺喜、吴碧文和张国喜三位同志主动学习各级扶贫政策,抓住扶贫要点,增强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认真贯彻省市县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文件精神,大力宣传贫困对象精准识别有关政策,公开贫困对象退出、剔出、新进程序标准,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采取发放告知单、入户讲解、召开场子会议、主题党日、建立微信群、QQ群,组织学校党员和积极要求进步青年,带领农户走村入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组织村干部进行环境卫生检查,挨家挨户查看农户室内、庭院和后院环境卫生,切实改善村容村貌、爱心捐款、与贫困户共进晚餐等形式,向群众详细传达各级精准扶贫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精准脱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已经形成政府帮扶、工作队履职、群众大干的喜人局面,为马塝村的“五位一体”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工作队在民情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马塝村目前有75户贫困户和9户因子女或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家庭。工作队便立即和村“两委”制定了定期慰问贫困户制度和定期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制度,决定对75户贫困户每季度慰问一次。对9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庭每月走访一次,每周一次电话联系,方便及时解决难题。钟顺喜、吴碧文、张国喜三位同志还亲自帮助他们除草、犁田、栽秧、播种花生、整理院落、冲洗厕所、打扫卫生。马家塝1组75岁的耿梅伢老人说话很幽默,用词也很前卫。她拉着记者手说:“我男人好早就转入地下工作,女儿也出了阁,家里就剩我一个老货,行动又不方便。自从工作队进村后,不管家里有什么难事、烦事,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他们真没把我这个老不死的看外。”言语中带着满满的亲切和敬佩。
贫困村最缺的是致富理念,最难的是怎样为老百姓‘换脑筋’。为此,驻村工作队在村委会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操场召开专题场子会议,结合讲解西坳4组大爱无私、默默奉献的70岁的老党员周代清同志(为村加工厂的财务、“檀八公路”的修建、西坳组的饮水问题、主动承担湾里的矛盾纠纷等出心出力的癌症晚期病患者);大屋畈3组诚信友善、致富不忘乡亲的带头人董爱枝同志(个人富,富大家,家家富,这是董爱枝的希望,也是她的承诺);龚家冲7组成功创业,扶贫助困,奉献爱心的秦基武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饮水不忘挖井人”的传统美德。他常说:“自己尽了心就足够了,当年别人也是这么对我的,所以人啊,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其他的没什么计较的。”)的感人事迹,全面回顾他们的创业历程,弘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力。记者在翻阅队长钟顺喜的驻村工作日记时,发现有这样一句话:“农村的经济发展,群众的共同致富,必须有一批有眼光、有胆识、懂经营的致富带头人。”据副队长吴碧文同志介绍:队长要求他们在调查村情民情过程中,特别注意这些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当发现马塝村有五个村民视野开阔,有很强的开拓意识,能够很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时,便经常走进这些村民家里,在外务工的就打电话,和他们促膝长谈,探讨发家致富经。群众在生活上脱贫只是第一步,“思想脱贫”才能激发创造活力,实现永久脱贫。“几天来,驻村工作队处处为村民利益着想,处处想方设法让村民致富,还在场子会上提出要加大村民科技培训力度、切实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孩子上学难等问题,让村民们倍感兴奋,大家一心要与驻村工作队一道,搞好村里的各项工作。”马塝村村委会财经主任周代国说。
一个好的村班子,是农村脱贫的根本所在。马塝村的村民都说:“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 马塝村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驻村工作队决定把工作从以帮生产、促发展、维稳定为主,向帮党建、强支部拓展,把驻村工作延伸到村委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利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举办党员培训班,增强党性意识、法制意识、纪律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依法办事,在治穷、治脏、治乱、治弱方面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6月13日,朝阳小学与马塝村党支部联合举办六月份的“带头学法、自觉守法”主题党日活动。杏花乡党委、组织委员胡愿桥同志、杏花乡两道总支书记秦红波同志应邀参加。会上,朝阳小学党员自愿捐款达3100元,其中,钟顺喜、吴碧文、张国喜三位同志个人捐款就达1000余元。会后,对周代斌、周桂青、周代家等六户特贫困户进行了入户爱心慰问。在马家塝2组周桂清家,现年已经65岁的他,多病,还是一位聋哑人,蜷曲着身子,行动缓慢吃力;爱人由于患有甲亢、精神病,脸色苍白,成天躺在床上呻吟,丧失劳动能力,看上去不止30几岁的样子;唯一的儿子人高马大,眉清目秀,弱智且患精神病,双眼呆痴,表情凶残,一旦患病,就将父母痛打一顿。81岁的老母亲当家作主,吃力的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驻村工作队详细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起居等情况,并献上600元慰问金,老母亲双手颤抖的攥住现金,紧紧的抱住钟队长老泪横流、泣不成声。副队长吴碧文同志一边拍着老人的肩膀安慰她,一边勉励她要坚定信心,有困难找组织,相信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他这个家的。61岁的老人一再表示:非常感谢驻村工作队和村上领导的关怀,自己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会努力克服,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党和政府已经为我们解决了好多困难,这份感激会永远记在心里。此情此景,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含泪。此事,红安电视台、黄冈日报、红安电视台、红安网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朝阳小学校长黄美锦同志处理完学校事务后,骑摩托车来村带领钟顺喜、吴碧文、张国喜三位同志,按照贫困户类别分门别类建立了内容较为完善、形式较为规范的精准扶贫工作档案。为村整理了“四簿一册”(贫困人口簿、脱贫人口簿、返贫人口簿、预脱贫人口簿、扶贫手册)、“四方案一规划”(朝阳小学驻村工作队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红安县杏花乡马塝村驻村工作队“五位一体”工作方案、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精神文化扶贫实施方案、红安县朝阳小学关于开展干部驻村帮扶扎实推进精准脱贫规划)、扶贫项目建设、上级文件、学习资料、工作影像等。利用雨天,驻村工作队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比学习、查思想、查作风、查纪律”的“五查”、“五看”活动,使每一个队员能遵守纪律,坚守岗位,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一个多月来,驻村工作队以创建平安新农村为目标,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建设和完善农村治安治理和矛盾纠纷的调节,努力营造良好的乡村治安氛围。加强法制宣传,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努力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根据马塝村的实际,成立平安村创建领导小组,并抽调复员转业的军人、无职党员,组建铜锣联防队,做到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同心协力建设美丽马塝、文明马塝、平安马塝、和谐马塝、魅力马塝。当前,整村全局基本稳定,贫困户受益得实惠,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村民能够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互帮互助,民风淳朴。工作队队员搬到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居住,经常会有村民放下刚从地里采摘的蔬菜就走。一到晚上总会有村里年长的人来唠家常,村民谁家有事,不管大事小情都愿意来和工作队商量商量。副队长吴碧文同志深有感触地说:“都说农村群众工作难做,通过驻村这一个月的工作经历,我看只要心里始终怀揣群众,关乎百姓‘忧’‘喜’,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百姓就会把你当他自己人,无论什么事情没有做不成的!真是不到农村,不知道农村工作艰苦和重要。我们只有俯下身子才能感受到泥土的芳香。”
驻村精准脱贫虽然条件艰苦,远离县城、远离工作单位,寂寞、孤独和生活的单调枯燥,但正是这种工作环境,将在钟顺喜、吴碧文、张国喜三名工作队员的人生中是一份沉甸甸的积累、一份弥足珍贵的资源。让他们增添了工作本领,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让他们在驻村帮扶工作期间,坚守信仰、守住清贫,无私奉献,激励他们在日后工作中爱岗敬业、率先垂范,增添服务人民的无价资本。近一个月来,朝阳小学驻村工作队牢记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望,坚持身入、心入、融入农村,上接“天线”寻资金、找项目,下接“地气”拢队伍、聚民心,努力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这句话在三位队员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体现。一个多月来,他们始终坚持工作在一线、吃住在一线,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风雨交加,他的身影总是穿梭在马塝村的每一个角落,总是站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这次采访中,当地的群众对朝阳小学工作队都是赞不绝口,齐夸党和政府给他们派来了真正做出利于百姓的政绩,成为群众拍手称颂的三位好人。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驻村工作队的三位同志就是这样,心系农村建设痴情不改,情牵精准脱贫无怨无悔,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描绘着新农村“五位一体”建设的壮丽诗篇。所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朝阳小学领导、老师的支持与配合,离不开工作队的钟顺喜、吴碧文、张国喜三位同志点点滴滴的艰辛付出与坚不可摧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