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一个扶贫工作队改变一个贫困村——红安县司法局驻二程镇雨台工作队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7-06-20 10:17    作者:胡长华    来源:司法局雨台扶贫工作队


初夏的雨台村,在经过了一场夏雨的洗礼后,山青树翠、鸟语花香,显得格外美丽。

踏入二程镇雨台村的土地上,映入眼帘是那梯田层层整齐有序,岔坳的一口口水塘护坡砌体稳固,垸垸相通的水泥路在丘坡脊上潇洒地望前伸展,一栋栋两三层小楼设计建设别致。忽然,一阵阵灌入耳洞的“轰隆”声惊醒人们欣赏秀美雨台山水之梦,在路旁,威武高大灵活的挖掘机正在翻耕抛慌的耕地,部分村民正在忙碌着清除花生地里争肥的杂草,整个山坡一片繁忙而祥和的景象。

为切实对不宜种植的荒山坡地提质增效,恢复因整户外出务工抛慌土地重新耕种,2016年,红安县司法局雨台工作队与村委会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国家投资900多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工作队在广泛征求村民群众的意见后,主动对接县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及镇职能部门,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雨台村土地整理规划,项目涉及11个村民小组中20多口当家塘堰、10几条放水渠、6个晒场建设,涉及人口1200多人,项目区实施后受益人数为1200多人,涉及劳动力664人。

昔日荒山变沃土

提起雨台村的今昔,当地村民都感慨万千。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山坡地,基础设施落后,道路较少,路况较差,交通都堵塞,不利于村民往来以及田间耕作,雨天根本无法通行。水利设施落后,主要依靠天然降雨和少量水塘集雨灌溉,作物灌溉没有保障,农民只能靠天吃饭,生产成本很高,收成却甚微。从最初的广种薄收到不愿意种不愿意收,这里逐步变成了一片荒山荒地。雨台村党总支书记吴向阳提起这里的过去,有些无奈:"没进行整理恢复前,这些荒山荒地就是免费给人种,大家都不愿意种,绝大多数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

雨台村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900多万元,2016年4月底动工,将于2017年年底完工,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同时,对现有的8条土路进行改建,拓宽并改善路面,提高通行能力,对不合理的线路进行局部调整。在改建田间道和生产路的基础上,将部分断头路进行连通,在道路稀疏的区域适当新建道路,以改建为主、新建为辅,构建成完善的路网体系。该项目同时整合了水利部门的项目,按照"灌得进、排得出"的原则架设管道,从空广河引水到地,实现水浇地的灌溉目标。

土地保值增收入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让荒山变成了沃土,土地真正实现保值增收,当地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过去,这里的荒山地仅种植耐旱作物花生和红苕,赶上年成好雨量足的时候,每亩每年毛收入1000元左右,如果遇上干旱,偶尔就会绝收。土地整治之后,据种植能手估算,每亩每年毛收入至少可达2000元,土地使用效益大大提高。

承包大户吴昌富介绍:"原来好一点的山地也就租50元每年每亩,而像雨台这样的荒山地因为基础条件差免费给人种人家都不愿意种,整治之后的土地则可以租每年每亩200元。"涉及韩树田湾的荒地有近600多亩,大部分都是务工闲置土地,按200元每年每亩来算,一年下来,仅在租地上就可以有近12万的收入。

土地整治,利国利民。项目建设初期,工作队与镇、村、组多次召开小组户主会,将政策宣传透、宣传实。

原是贫困户的吴金周是雨台村养羊大户,是土地项目整理的受益人。在项目区他建起了羊舍,承包鱼塘,种植了高效草料,一年下来纯收入几十万,扶贫工作队入户回访时,他笑开了怀,连声感谢党和国家好政策,感谢扶贫工作队。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不但提高了全县农田水利灌溉条件,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耕地利用率,而且确保了村耕地不减少,质量有所提高的目标以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还有增长的总体要求。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