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扶贫日记:万千活动,只争朝夕
发布时间:2017-05-27 10:35    作者:吴凯    来源:政法委驻村扶贫工作队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万千活动”已经开展两周了。全县2000多名驻村扶贫的小伙伴们,扶贫工作干得怎么样了呢?春末夏初最盛大的端午佳节即将到来,在此,政法委驻村工作队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       

驻村扶贫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却又要只争朝夕。观察与思考,探索与行动,一个都不能少。自驻进上新集韭菜园的第一天起,政法委驻村工作队便与村委一道,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一心一意要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入驻韭菜园村的第一天夜里,与第一书记、村委干部的碰头会正开到一半,门外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送电影下乡”悄然进驻到了村里。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大概是最热闹也最“稀里糊涂”的场子会,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家长里短,距离一下就拉近了许多。会议一开始,怨言、牢骚便充斥在会场间,对生活困苦的无奈,致贫返贫的心酸,一一都被工作队员记在心里。不过,村民们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依然表示好评,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政策“冇的话说”。

场子会议过后,工作队员开始思索,如何最高效的推动村里扶贫工作的开展。厘清情况,才能对阵下药。入户走访,搞清整村68户贫困户当前的生活状况,成为了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的当务之急。精准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抓住这一要点,工作队员甩开膀子,不分白天黑夜、田间地头,多次登门,以不碰头不罢休的精神,誓将全体贫困户走访工作进行到底。

入户走访工作越深入,工作队越发感觉到责任和压力重大。村口的王大爷,女儿已出嫁,一家六口人,仅有儿子一个劳动力,孙子孙女的照料、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都成为压在肩上的重担。期间的心酸往事,工作队员听了也不禁唏嘘:王大爷的儿子4岁时,因注射链霉素,双耳失聪,口不能言,当时的王大爷为了响应政策号召,便没有再要小孩。曾经在家中开设的“潇洒发廊”,早已破落残败,铺满尘埃的理发椅,失去光泽的美容镜,依稀可见往日的沧桑。如今,王大爷的儿子只能在外帮人看管仓库,微薄的收入,维持这个这个困苦的家。听完王大爷的讲述,工作队员暗暗下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过上幸福小康的生活。

入户走访之余,工作队发现了一个问题:途径村道巷边,走出不远便有一处“生活垃圾站”。红白喜事过后泛白的鞭炮礼花残渣,亦是处处可见。第二天一早,一支由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以及热心村民组成“清洁小队”浩浩荡荡赶赴村口,开启了“美丽乡村”大行动。宽道窄巷、房前屋后、桥头岸边,处处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走在风景优美的乡间小桥上,看着辛勤劳动的成果,大家都打心底里高兴。工作队员与贫困户的心,无形之中走得更近了。拉家常,叙乡情,工作队员听到了很多以前听不到的心里话。

“党的政策确实是好,冇得话说。帮我们脱离贫困,我们自己也有信心。不过,真正要过上好日子、富裕的日子,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努力,帮一把、扶一把,还得自己有劲站起来。”一起参与清洁行动的戴大爷,表现出出乎工作队员意料的觉悟。诚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渔猎的收成,还得渔夫自己同样努力。从精神上扶贫,实现由“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思路转变,才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要务所在。

听完这一席话,工作队员的思路仿佛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原来,走进贫困户的心里,才是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两个轮子并重,能让承载脱贫致富美好希望的马车跑起来。扶贫工作,我们依然在路上。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