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再起航。4月12日,2017年红安县教育系统工作会在县教育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16年期间教育工作成绩,对2017年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
晒晒2016年的“成绩单”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2016年,红安教育人昂首前行,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破解难题,克难攻坚,啃“硬骨头”收获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教育软硬件建设实现新突破。投入资金9828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4.5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6.1万平方米,并补充配齐教育技术装备。全县补充省招新机制教师28名,县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46名。组织送教下乡培训2510人次,信息技术全员培训4201人次,暑期教师集训1983人次。
教育民生福祉取得新成效。投入资助资金3095.5万元,实现各学段国家资助政策全覆盖;争取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826.9万元,帮助5294名家庭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实施教育精准扶贫“4321”工程,全县96的重点贫困村、27所贫困村所在薄弱校(园)和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883人得到精准帮扶,全县无一贫困户家庭子女因贫失学。
各类教育发展更趋协调。学前教育新增学位1500个,三年毛入园率达89.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巩固,办学模式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全面推进,优质均衡的态势初步形成;2016年全县高考文理科一本上线598人,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高考全市综合排名较去年进了2个位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技能高考本科上线164人,上线率51.6%,同比增长40.2%。
内涵管理成效显著。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安全管理等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校车安全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教育精准扶贫黄冈战区现场会在红安成功召开,湖北日报、黄冈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媒体对红安先进经验进行了深度报道。
亮亮2017年的“作业表”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新一届政府传承事业接力棒、开启换道超越新纪元的起势之年,是大干“十三五”、再攀新高峰的发力之年。2017年红安教育人围绕“打造红安教育升级版”总体目标,重点聚焦立德树人、内涵发展、改革创新、要素保障四大主题,着力补齐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师管理、队伍建设、治理能力、教育信息化六大短板。
夯实教育公平基础,补齐公平短板。促进公平是提高质量的发展基础和内在要求。2017年,红安将统筹推进全面改薄、城镇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精准扶贫三项工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和校际发展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补齐质量短板。贯彻落实《湖北省关于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意见》,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方案,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成“优化课堂教学”市级课题结题,加强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中考、高考全市综合排名上升1-2个位次。完善教育质量检测评估机制,将检测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学校的重要依据,与奖励性绩效挂钩。积极推进“分层分类、选课走班”课程改革。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补齐教师管理短板。实施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在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进行管理创新,把任期内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校长任用的主要依据,把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真正与工作质效挂起钩来,坚决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传统格局,最大限度激发队伍活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补齐队伍建设短板。落实“总量平衡、退一补一”教师补充机制,计划招聘幼儿教师50名,义教阶段教师100名。组织全县校、镇、县三级微课竞赛,提升全县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继续推进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评选20名红安名师、50名红安骨干教师以及一批黄冈名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长。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师德考核与结果运用。
推进依法治教 补齐治理能力短板。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组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继续推进教育“五乱”和涉教领域问题专项整治,积极推进中小学办学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建设,形成以“四会一章程一核心”为主体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健全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
加快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 补齐信息化短板。加快建设“三通两平台”,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管理、学科教学、个性学习、诊断评价、家校沟通等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智慧校园和书香校园建设。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以“发展性教学能力”为主题的网络研修教师全员培训,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培训学员3000人次,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