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曾因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而闻名世界;如今,因崛起的南部新城跨越发展而享誉盛名。这是红安人的骄傲,也是每一个红安工作者的骄傲。而我,作为一个园区的工作者、见证者、记录者,红安新型产业园这6年来的发展变迁,都让我感同身受、感慨万千!
有一种情怀,叫心系园区
我们不能忘记,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领导对园区一直以来的关心,他们对园区发展寄予的厚望,他们百忙之中的亲临指导,给了我们无限的信心和勇气!
6年来,红安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南部新城建设指挥部的指挥长们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开发区党工委班子成员也经历了大换血,可是始终不变的却是他们对园区建设的一腔热忱。他们心系园区,身在园区,始终站立在园区一线!连已经退居二线的离退休老干部们,花甲之年也在为园区的建设发展奔波劳心,这种情怀何尝不让人感动!
有一种勇气,叫开山劈石
6年前,这里还是低丘荒坡地,深沟大壑荒草丛生;
6年后,这里已是产业聚集区,厂房车间鳞次栉比。
我们不能忘记,是园区的建设者们积极奋进、无私忘我的拼搏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排除万难,在这片开放开发的热土上,他们战晴天,斗雨天,用智慧勤劳的双手建起了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和高楼大厦。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工作劲头,是“勇于拼搏,连困难都会为你让路”的英雄气概,是“在失望后不放弃希望,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的无所畏惧。
有一种作风,叫真抓实干
我们不能忘记,园区的党员干部传承演绎红安精神,甘当“红安苕”,“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一天时间当两天用,一分钱当两分钱用”,拼信心、拼心态、拼改革、拼作风、拼境界,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形成了竞进提质、后发赶超的强大气场,为实现红安梦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新型产业园已落户项目433家,其中政府签约项目204家,协议投资额1767亿元。已建成项目216家(其中工业项目19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家),在建89家。限上商贸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今年计划再申报7家),专利332个,商标32个,产学研基地1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这一串串有温度的数字,是园区的党员干部苦干实干、凝心聚力创造出来的,是他们涉激流、行险滩,冲破观念障碍、纾解发展难题,才成就了园区破浪前行、持续跨越。
有一种胸怀,叫顾全大局
我们不能忘记,园区所在地的老百姓们在这片繁衍生息的故土上,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他们迁祖庙、移祖坟、搬祖屋,无一例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大金、凉亭、朱胜塘、黄家岗…一座座熟悉的村庄,黄氏、张氏、李氏、朱氏…一个个熟悉的姓氏,他们代表了园区的老百姓们,在面临一无所有、从零开始的境况下,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了园区长远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未来,毅然放下手中的农具、守望的田地、仅有的房屋,毫无怨言,积极投身到园区的发展洪流之中。
有一种信仰,叫希望之城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红安新型产业园作为红安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全面建成小康红安的道路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想让全县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继续实现红安未来发展的“大希望”,要始终秉持初心,继续前行。
六载光阴逐梦腾飞,百年心愿仍需奋斗!涓滴成流,聚沙成塔。当我们离梦想越近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积跬步而致千里的心态,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走完预定的征程。只有红安经济开发区的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凭着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担当的责任感,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才能填平前进道路上的沟壑,开掘更加通达的坦途,汇聚推动园区建设的强大正能量,实现红安人“打造千亿园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