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由于当前农产品市场疲软,加上价格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春耕备耕的积极性,不过,近日记者在红安县采访时了解到,当地一些种养大户的生产热情却是十分高涨。
华鑫家庭农场主段邦军说 :“这个育秧工厂花70多万元建起来的, 能育苗在3000亩左右。2016年我就提供四五百亩给贫困户, 2017年我还要提供四五百亩。”
段邦军,江苏连云港人,2015年到红安县华家河镇投资兴建“稻虾共作”养殖示范基地,先后与华家河镇付冲、石咀、大学三个村的107个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流转土地1289亩。
2016年洪灾过后,红安县各个涉农部门整合多项救灾资金,及时向像段邦军这样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种养大户伸出了援手。
红安县农业局局长阮全胜说:“及时整合产业扶贫资金, 和灾后重建资金, 给予段邦军稻虾连作基地 1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
去冬今春,度过难关的段邦军,生产热情十分高涨,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段邦军对基地的整个种养结构做出了调整,在水稻种植上,段邦军选择了投入种子、肥料和管理相对减少,而大米质量明显提高的再生稻。针对去年小龙虾上市正赶上洪灾容易出现的时间段,今年,段邦军提前做出了捕捞小龙虾的安排。
华鑫家庭农场主段邦军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这个第一批虾搞,个10万斤是不成问题的, 两百多万是不成问题的。我们就是想通过支持像段邦军这样大户的扶持, 来带动产业的升级,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段邦军的“稻虾共作”养殖示范基地里,56岁的付冲村二组村民车明静和搭档一起,正在封堵小龙虾在田埂下打出的漏洞。
车明静说:“我到外面去打工,井下塌方造成面部骨折,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 只能在这个基地做些小事。去年拿了两万多块钱。”
能够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事情来做,一年下来,收入也不错,车明静相当满足。他说:“有时候一天几十人,一般只要是贫困户只要有事都会叫过来 ,多的时候上百人也有, 做固定工的一个月两千多,做零工的按天算。”
2016年,段邦军的“稻虾共作”养殖示范基地用工11250多个,向在基地打工的贫困农户支付工资90多万元。种养大户段邦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质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