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初冬的红安,寒意渐浓,但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却热潮涌动、干劲十足。今年以来,红安县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破解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题,推动相关工作跑出“加速度”。数据显示,1-9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47亿元,同比增长14.55%,增速位居全市第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在2025湖北红安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季招商推介活动现场,陕西国力集团与红安县成功签约二期项目。该项目将升级打造为集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红色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成为红安招商引资的又一标杆项目。

国力集团董事长助力汪浴仓:“我们国力企业来到红安已经两年了,两年来企业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已经投入了资金近8个亿,红安县委、县政府的这种廉洁、高效工作务实的工作作风,使我们企业更加增加了信心,现在计划再追加投资7个亿。”
这样的高效服务,源于红安县招商引资机制的系统性改革。自改革启动以来,红安县围绕“规范流程、强化激励、提升效率”核心目标,打破部门壁垒,构建“专业团队对接+多部门协同”的闭环机制。从项目信息捕捉到投产落地,每个环节都明确时间表、任务单和路线图,“平行作业”“并联作战”成为常态,彻底改变了过去流程繁琐、衔接不畅的问题。
与此同时,红安县将“全程代办、专班服务”机制常态化,由县领导牵头组建服务专班,为每个重点项目定制“一揽子”个性化方案,以领导推动的“力度”、对接洽谈的“深度”、服务保障的“温度”,换项目落地的“速度”。此外,通过设立专项招商护商经费、将招商成果与干部考核晋升挂钩、完善容错问责体系等举措,激活全员招商活力,为干事者撑腰,让“人人都是招商员”的理念转化为实际成效。
红安县招商和投资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章诚:“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和激励政策,联合相关部门细化招商干部晋升标准,打通项目审批‘最后一公里’。聚焦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精准招商,以更优环境、更实服务,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扎根,让‘红安速度’成为县域招商的金字招牌。”

不仅是招商引资,红安县在项目建设机制上也实现深刻变革与系统优化。总投资2.2亿元的民主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该县精准谋划与资金协调保障机制,成功获得并迅速发行专项债资金1.7亿元,及时破解项目启动资金瓶颈,确保工程如期开工、快速推进。
湖北省红文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筹融资部张磊:“这笔专项债资金如同‘及时雨’,解决了最棘手的启动资金难题,让前期征迁、基础配套等工作顺利展开。目前,该项目自8月正式动工后,各项施工任务正按计划推进。”

这一案例是红安县优化项目建设推进机制成效的缩影。今年以来,该县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打出机制创新“组合拳”:在源头强化科学论证,实行“预审-审议-审批”三级把关,已召开两次投委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22个政府性投资项目,总投资28.35亿元;按4阶段17环节细化争资争项流程,设立2000万元奖补资金,已成功争取24个项目、3.38亿元资金到位。在推进过程中,依托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进度可视、预警可溯、调度可达”的智慧监管,已推动173个新项目开工,总投资达175.98亿元。
红安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项汗林表示 :“我们将继续深化完善‘科学论证、精准谋划、全程管控、闭环调度’的项目推进机制,将持续强化项目储备库质量,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优质项目;协同各部门畅通审批“绿色通道”,破解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确保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硬支撑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