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安网消息 红色铸魂·蓝色赋能·绿色发展,共绘老区产业“丰景图”。11月17日上午,2025中国(红安)红薯产业发展大会在红安融媒(传媒集团)演播大厅举行。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刘兴平,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理事长张建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党委副书记邓红亮,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常委李向东,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锦平,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基家,湖北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彭波出席会议,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彭学海主持,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钟林致辞,省科协相关部室、中国农技协、中国农学会、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河南信阳市农科院等单位专家;黄冈市、红安县相关单位负责人;全国各地和本地的企业家代表、“头雁”学员以及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讲话
周德文在讲话中指出,红安作为湖北红薯产业的重要产区,特色资源禀赋突出。近年来,红安县委、县政府锚定产业兴县目标,在红薯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品牌特色化上持续发力,让红薯逐渐成为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为全省老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当前,农业已经进入了科技驱动的新阶段,红薯产业作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补充粮源,也是带动农民增收富民产业,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产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省科协将竭诚搭建高质量合作平台和交流平台,让科技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更好的造福人民。

黄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俊讲话
陈俊介绍了黄冈农业产业基本情况,倡议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把科技赋能做得更“深”,把产业链条拉得更“长”,把合作范围拓得更“广”,把品牌影响推向更“远”,聚焦功能提取、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种植、加工、电商、物流、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把红薯产业培育成贯穿三产、连接城乡的特色产业集群。诚邀各位院士专家设立工作站、科技小院,各位企业家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加快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全面提升“红安苕”区域公用品牌附加值和影响力,持续擦亮助力老区振兴的金名片。黄冈将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服务,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和一流营商环境,努力让每一位企业家安心创业、每一位科研人专注创新、每一位从业者成就梦想!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建华讲话
张建华表示,红安的红薯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聚焦产业链前端种植与终端加工,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充分体现了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理念。中国农技协将与湖北强化长效合作、建强服务平台、促进协同发展,围绕红薯产业全产业链构建、关键技术攻关、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支持更多红薯科技小院落地见效,组织专家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和精准科技服务,推动政府、企业、农户与科研机构形成合力,完善稳链、宜植、强链、增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全国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安样板。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锦平讲话
余锦平表示,红安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奋勇争先,把“小小红薯”做成了带动老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湖北省农科院将继续争取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科院加工所的支持和帮助,与黄冈农科院一道,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深化与红安县的科技合作,紧紧围绕红薯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在优质专用品种选育、生产力全程机械化、营养功能挖掘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全力赋能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红安红薯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薯、百姓生活的幸福薯、区域发展特色薯,为加快推进革命老区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冈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彭学海主持会议

红安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钟林致辞
钟林在致辞中说,红安与红苕,是“红”到一块、甜到心底的“最佳CP”,既藏着历史的厚度,又裹着产业的甜度,更载着老区的温度。红安苕,是刻着红色记忆的“精神甜薯”、自带天然禀赋的“宝藏甜薯”、插上科技翅膀的“网红甜薯”、牵起富民增收的“幸福甜薯”。红安苕的甜,是自然的馈赠,是科技的赋能,更是合作的甘甜。现在的红安,正敞开大门迎宾客,诚邀各位来宾和红安一起,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让红苕更优质;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让价值再升级;在市场开拓上“齐发力”,让红安苕红遍全国、走向世界。以苕为媒,结下“红”色友谊;以苕兴业,共创“甜”蜜未来。让红安苕成为连接五湖四海的“甜蜜纽带”,让“红安红+红苕红”红透半边天。







会上,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红安县人民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授牌,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红安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并授牌,湖北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与红安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华中农业大学与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签订“华中农业大学现场教学基地”的合作协议并授牌。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以《我国甘薯产业发展优势、进展与展望》为题作主题报告;国家甘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甘薯种植机械专家张文毅以《甘薯生产机械化技术》为题作学术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