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秋雾如纱笼沃野,诗心逐景赴新程。11月1日,红安县铜锣诗社20余名成员携笔执卷、踏露而行,赴上新集镇开展“寻红探古、赏绿品韵”主题采风活动。余家岗的田垄稻香、黄才畈的省道风情、兴安冲的古祠遗风、石古岭的山水清韵,在晨雾中次第铺展,让诗人们沉醉其间,于行走间捕捉灵感,在交流中抒发情怀。

车行王姚线南延线,轻雾似幔缠绕群山,远山近村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稻田与草木的清新气息。首站余家岗村,依偎在滠水河东岸的村落被秋日丰盈包裹,垄上稻穗饱满,在微风中翻起碧浪,与蜿蜒东流的滠水相映成趣。诗社成员们沿河岸缓行,晨露沾湿衣角,耳畔流水潺潺、鸟鸣啾啾,眼前“水绕田畴碧,风扶稻穗香”的景致,催生了“余岗垄上禾苗秀”“余岗滠东禾浪碧”的佳句。大家不时驻足畅谈观景心得,即兴吟哦间灵感迸发,欢声笑语与快门声交织,在滠水河畔定格下人与自然相融的美好瞬间。脚下的红土地浸润着革命记忆,先辈足迹与田园新景交织,让每一位来访者心生敬意。
循着S108省道前行,黄才畈村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作为红安与大悟四姑镇接壤的县界要地,这条古驿路故道如今依旧车流不息,见证着鄂豫两省的往来交融。村道旁秋菊遍野,金黄花瓣凝着晨露,暗香浮动间与青砖黛瓦的民居相映成景。老人们门前闲话桑麻,孩童巷陌追逐嬉戏,烟火气息与田园风光完美交融,让诗社成员们深切体会到“才畈檐前驿路悠”“才畈道畔菊香浮”的闲适。大家或与村民攀谈村落历史,或细赏秋菊风姿,摄影爱好者定格古驿道遗迹与田园风光,挚友结伴在青砖黛瓦下合影,将古朴景致与真挚情谊一同留存。远眺大悟境内山峦隐约,两省风情在此交汇,更添独特韵味。

王姚线南延线穿村而过的兴安冲村,藏着上新集镇的“古味”密码。铁袁家滠水吴氏祠静静矗立在村落深处,青砖灰瓦刻满岁月痕迹,檐下藤蔓披拂、绿意盎然。为感念古祠的历史厚重与人文底蕴,诗社成员们轻步慢行、敛声静气,以示敬畏。推开斑驳木门,雕梁画栋清晰可辨,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的纹饰栩栩如生,既诉说着吴氏家族的百年沧桑,也见证着红安大地的历史变迁。诗社成员们轻抚古墙、细读碑刻,在一砖一瓦中探寻往昔岁月,“兴安祠古藤垂碧”“兴安祠老藏吴史”的感慨油然而生。祠堂内,大家围聚在旧物件前热议红色故事与家族文脉,年长的诗社成员深情讲述革命历史,年轻诗人认真聆听、不时提问,思想碰撞间火花四溅;不少人在不打扰古祠静谧的前提下,用手机悄悄记录雕梁、碑刻与古藤的雅致,将历史韵味默默珍藏。祠外溪水潺潺,古驿路蜿蜒向前,传统与现代在此无缝衔接,让人喟叹“兴安驿路通幽处”。

采风最后一站石古岭村,毗邻木兰花乡,车行山间时雾霭渐散,木兰山轮廓愈发清晰,与石古岭山势一脉相连。村子滨临滠水河东岸,水流纡缓、清波荡漾,将两岸翠林青山揽入怀中。岭上奇石林立、形态各异,草木繁茂如茵,山光水色构成绝美山水画卷。诗社成员们登高远眺,滠水如碧带环绕村落,木兰花乡景致隐约可见,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融,“石古岭斜滠水柔”“石古山光入画图”的意境跃然眼前。有人即兴吟出诗句,引来众人附和传唱;大家或结伴在山石间穿梭拍照,或倚栏同框记录美景,山间回荡着爽朗笑声。步道旁红色标语遗迹依稀可辨,与漫山翠绿相映,更添历史厚重与自然灵动。
一路走来,上新集镇“乡村振兴、文旅兴盛”双兴战略成果令人瞩目。文旅融合的画卷徐徐展开,四村各具特色:余家岗的水乡田园、黄才畈的省界风情、兴安冲的古祠文化、石古岭的山水秘境,共同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诗社成员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吟、一路拍,互动畅谈间灵感迸发,结伴留影时笑意盈盈,用诗词与镜头定格美景、抒发情怀。铜锣声里,是红安人对家乡的赤诚热爱;笔墨之间,是诗人们对时代的深情礼赞。从红色遗址到绿色田园,从古老祠堂到现代村落,上新集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双兴战略的深刻内涵,让传统与现代共生、红色与绿色交融。

采风虽仅仅一上午,时光匆匆却收获满满。诗社成员们意犹未尽,此次之行不仅领略了“红绿相间”的自然风光,更触摸到红古交融的历史文脉,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挚友情谊。正如诗中所言“欲借四村灵秀气,红安故事万家传”,铜锣诗社的诗人们将以笔为媒,让上新集镇的美景与文脉走出红安,让更多人知晓这座红安西部口子镇的独特魅力,让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在诗词中永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