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出红安城,约三里地,右转,驶上一条宽阔的彩虹路,笔直地通向杏花乡受益村。不知为何,直觉告诉我:这个村庄里藏着许多故事。时值乙巳年九月初二,秋意初染。
不过几分钟车程,便已抵达。
秋日的朝阳正温柔地覆盖着村口,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釉面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村头的门口塘,水色清澈,碧波轻漾,残荷擎着露珠,游鱼偶尔划开静谧。视线越过水面,可见村落中央亭台翼然,数株古树枝干遒劲,冠如华盖,在蓝天下默然伫立。俨然一幅静谧而丰饶的乡村秋韵图在眼前徐徐铺展。

不远处,一行人正站在村头,比比划划,挺入神。他们在干什么?车停村前,走近一看,原来是村书记秦长江正在带着一班人站在村子里解决村民难题,乡贤秦祖训笑容满面地站在旁边提建议。此行巧遇其景,令我倍加感佩:“书记,你又有大手笔嘞!”
书记见我,笑容可掬:“哪里、哪里!秋雨下了这么多天,村子有些地方积水,这次要彻底根除这个顽疾!”话语间,一八十六岁的郭奶奶慈祥和善,拿着一包香烟对着村前游览的客人一个个递了上去,脸上挂满幸福。看得出来,郭奶奶感激之心情溢于言表。我顿觉这村里干部挺得人心!

此行受益村,我是来探寻这个村的神奇故事的——
受益村原名董家河,董家河先前发生的一件骇人听闻的事到如今仍在乡间口口相传。这事得追溯到古代六百年前:传说,有一年,一董姓人家拖儿带女,在一个朔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天气里从千里之外迁徙至此,见此地临河,河岸是一片荒滩,可以拓荒种稻,认为此地乃风水宝地,便在此搭了一茅草屋,栖居如此。自此,该地便名为董家河。董家世世代代耕耘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传宗接代。时间飞逝,董氏人家在村里栽植的香檀树一晃眼便成了百年古树。大自然的灾难是无情的。有一年,一个夏夜,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天似乎要塌了一般,这是百年罕见的气象灾害。铺天盖地的坨子雨倾泻而下,山洪轰轰隆隆地卷了过来。顷刻间,董家河湾便消失在门前河道里,村头那棵百年檀香树也卷在了滔滔河水中。董家河湾就这样在人间消失了。
古时,秦观嫡孙红安执中公第七代后裔(六户秦)之受益公,携妻带子从九官店迁徙到这个残败的董家河湾,这里即成了六户秦受分的发祥地。董家河村子的地名便以受益公名字而得名。历代,秦受益子孙,胼手胝足,栉风沐雨,筚路蓝缕,开荒拓地,深耕不辍。六百年来,受益后人瓜瓞绵绵,兰桂齐芳。传说,古历史上,村里出了几位巨商,其中,有一巨商在洞庭湖泛舟木材,突遇狂风巨浪,波涛汹涌,同舟一行葬身湖底,唯有他活了过来。巨商福大命大,认为是先祖显灵,保住了他的性命。商人为了感恩先祖,发了财后发誓要让乡民受益,继承先祖扶危济困之美德,便四处接济贫穷乡民。更为了后人铭记先祖之恩,便在村头建了三进三幢的受益祠。祠堂飞檐翅角,青砖黛瓦,气势恢宏。一座具有历史底蕴的遗产便留传于后世。
到了近代,大革命时期,受益祠成为红军游击队传播革命真理、点燃星星之火的重要据点。无数周边群众在这里初次知晓阶级压迫与解放的含义,从此觉醒,走上争取自由与平等的革命道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刚从积弱积贫的旧中国过来的受益村,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物资贫乏,这祠堂就充分利用了起来,受益村便借此地办学校,用于村民扫盲,孩子读书的场所。受益村从这祠堂里为社会培养了一代代有用人才。
然,由于历史原因,尽管村民们全力守护古祠,但祠堂还是在“风雨中”损失殆尽。
为了留住乡愁,近几年来,受益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行大刀阔斧地乡村建设,一大批乡贤捐钱捐物,重修受益祠。把受益祠打造成美丽乡村一张旅游名片。

乡贤秦祖训在建设受益祠中功不可没,这个已近花甲之年的老者,激情澎湃,四处跑手续,募资金,乐此不疲。在建设中不但自己捐钱捐物,还亲自设计图纸,亲自参与施工。在历时一年的建设中,在村民和各界大力支持下,一座古色古香,气势恢宏的受益祠矗立在村头老祠堂原址上。
秦祖训跟我说,建设受益祠的过程中竟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在河里挖沙备料时,居然在河床下挖出了六百年前董家河湾那棵古檀香木。秦祖训哽咽着说,这是上天的恩赐啊!此乌木现今保存在受益祠内,红布缠绕,长为12米,圆为50公分粗,乌黑发亮,实属震撼。村民视它为神木!
据村书记秦长江说:“受益祠恢复了起来,不仅留住了乡愁,且每年前来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村里配套建设的农家乐、小卖部都搞活了,农户种植的红苕、花生、菊花等农产品都成了俏买卖。村民收入大幅提高。”

受益祠如今已不仅是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成为了受益村村民文化娱乐的核心阵地,以及操办红白喜事的共享空间。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受益村切实发挥以祠铸魂、以祠育人、以祠兴村的关键作用,真正实现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缔造。不得不佩服受益村人的精明与实干,他们硬是把一个不起眼的村子打造得如此精典!如此亮丽!如此出众!这个聚古色、红色、绿色于一体的村子已积蓄了巨大能量,蕴藏了丰富的内涵,让百姓实实在在的亨受到振兴乡村的红利。
下面的一段文字正是这个村百姓“受益”的真实佐证:
——乡村振兴工作:村里共投资220多万元新建一座一体自动化无污染养鸡场;盘活老资产建设集游玩、采摘、垂钓、民宿、餐饮于一体的农庄,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余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80万元,在各小组建设有文化广场并配套了文体设施及绿化场地;新修了各小组景观塘;改造了污水处理生态沟渠;完成了各小组门口塘清淤和干砌驳岸;完成了各小组道路硬化;实现了各小组雨污分流;各小组都建有冲水公厕;组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现在村民们的生活是出门坐小车,看病有农合,住房像别墅,吃饭重营养,穿衣讲时尚。
村里八十六岁的郭奶奶一边对游人散着烟一边笑着说:“门前有座受益祠,村里有个好当家,湾里还有好乡邻。这好的日子我好舍不得走哇,我受益村人好受益啰!”
郭奶奶一席话把游人乐得笑哈哈!
202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