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霜降(外四首)
发布时间:2025-10-23 18:25    作者:陈良新    来源:上新集镇人民政府


霜降

五律·滠水霜降晨

霜凝滠水寒,晓雾锁秋峦。

露湿红苕叶,风摇黄豆竿。

桥连吴楚岸,人趁艳阳天。

最喜田头语,丰年话里传。

七绝·新红村农事

其一 挖红苕

铁铲翻泥薯块肥,霜痕轻印紫皮衣。

筐盈笑指千畦绿,留得春苗待雪归。

其二 修村道

水泥新拌趁晴光,夯土声中筑路长。

油菜沿堤铺翠色,为迎寒岁早栽秧。

七律·桥店村即景

滠水汤汤映晓光,霜风拂岸柳丝黄。

新桥飞架连村郭,石径蜿蜒接野塘。

稻茬尚余残穗暖,鹭鸥闲点薄霜凉。

农家不负晴秋好,晒豆门前趁斜阳。

鹧鸪天·石古岭秋兴

古寺遗踪覆早霜,滠滨营帐缀秋光。

研学旗引童声脆,民宿香飘薯味长。

寻旧石,话残墙,北州故事韵悠长。

桥连楚甸风烟近,醉了山田醉晓阳。

五绝·田园杂咏

其一

霜沾豆荚裂,泥裹薯根肥。

莫叹秋容老,春苗已待晖。

其二

路畔油菜嫩,田中稻茬齐。

村翁挥汗处,新土映虹霓。

七律·上新集霜降总览

霜染层林色愈浓,滠波如镜照山容。

千畴沃野铺新卷,几处村砧和晓钟。

古岭藏珍融翠绿,新途贯野接西东。

农家最解天时贵,抢种抢收趁好风。

霜降上新集采风创作手记

此次组诗皆源于霜降日赴红安上新集实地采风的所见所感,力求以诗为笔,绘山河之美,记农家之勤。

清晨抵滠水河畔,薄雾缠远山,霜粒沾红苕叶、晃黄豆秆,农人间“今年薯甜”“豆收满仓”的闲谈入耳,便有《滠水霜降晨》,借“桥连吴楚”暗合此地古地脉,以“田头语”藏丰收暖意。

行至新红村,田埂上农妇挥铲挖红苕,紫红薯皮印浅霜,田边油菜苗已冒绿;村口搅拌机轰鸣,工人趁晴修村道,“霜降栽菜”的农谚在风中传,遂成《新红村农事》二绝,一写秋收之实,一记民生之盼。

转往桥店村,滠水河面泛着晨光,新修的柳树店大桥跨河连起两岸村郭,岸边柳丝经霜染黄,蜿蜒石径通向田间野塘;稻茬上还留着残穗的暖意,鹭鸥轻点水面薄霜,村民们趁晴好天气在门前晒黄豆,金黄豆粒映着斜阳,这般鲜活景致凝为《桥店村即景》,融新景与农情于笔端。

至石古岭,清代古寺残垣覆霜,滠水边露营帐篷缀秋光,研学基地童声脆,民宿飘出蒸红薯香,老人依旧石讲“北州”旧事,这般新旧交融之景,凝为《石古岭秋兴》,让古意与新趣共融。

田间漫步时,见霜打豆荚裂、泥裹薯根肥,又睹油菜嫩、稻茬齐,老农挥锄翻土,斜阳照新土泛霞光,便有《田园杂咏》二绝,一叹秋实,一赞农勤。

最后遍历上新集,层林染霜、滠水如镜,千亩农田铺画卷,村砧伴晨钟,石古岭藏生态珍景,新修道路连东西,农人抢种抢收惜天时,遂作《上新集霜降总览》,收束全组,尽展此地霜降时节的山河之秀与人间之暖。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