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10月18日,一份由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印发的、《关于苏东坡文章中红安县域内重要历史地名考证认定意见》,送达红安县委主要领导手中并转交县民政局办理。这是红安县苏东坡文化研究爱好者的一件盛事,更是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对“苏东坡到过红安”事实研究的肯定,使红安红色文化旅游事业又增添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元素。
“苏东坡是否到过红安?”在各个时期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详细的历史记载,即使有记载也是近代极其简单的记述;二是红安研究苏东坡的文献不多,几乎空白;三是缺乏权威研究机构的书面文件认定。直到二十世纪初期的2014年以后,红安才有少数苏东坡爱好者撰写苏东坡在红安永佳河镇桃花书院(桃花塔)的短篇故事与传说,在《黄冈日报》、《文峰黄州》等报刊上刊载。这个时候,红安苏东坡文化研究爱好者的研究文字得到了现任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孙璜清同志的高度重视。在他主编的《苏东坡文化》2022年第3辑中,重磅推出了红安作者撰写的《苏东坡的三次黄安之行》。推出这篇文章之前,他与麻城苏东坡文化研究者做了许多沟通和考证工作,初步达成“苏东坡到过红安”的共识。
亲自实地考察考证,获得第一手资料是孙璜清会长做人治学的一贯风格。红安苏东坡研究终归是红安的研究,他决定亲自来红安永佳河镇桃花书院(桃花塔)勘察考证。
2023年4月26日,阳光明媚。黄冈市苏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孙璜清一行,在红安县委宣传部部长、工会主席熊孟元等人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叶河村李天焕将军故里风景区。孙会长一行这次来红安的主要工作是到永佳河镇桃花村桃花书院(桃花塔),实地考察考证苏东坡在红(黄)安(宋代麻城)行踪遗址遗迹情况。
上午十点二十分,孙会长一行参观完李天焕将军故里风景区后,乘车前往桃花书院(桃花塔)。
保存完好的桃花古塔,坐落在桃花新村后面海拔109.3米的烟墩寨山上,桃花书院历经战火只剩下一些残碎的瓦砾。整个桃花书院遗址遗迹和保护完好桃花塔沐浴在正午的阳光之中。在此等候的镇、村干部同孙会长们一一握手。由向导带着一行人过武麻高速天桥,沿着水泥台阶拾级而上。两年前栽植的桃树,正含苞欲放,桃叶准备吐出嫩绿的新芽。宋时的天空和大地依然白云悠悠,芳草萋萋。一座新建的供游人休息的凉亭就在半山腰上的路边。站在亭子边举目四望,周边的田园农舍、桃花小街及其景物尽收眼底。
大家边走边聊,孙会长问镇村干部:“岐亭在什么方向?”
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支书程业斌用手指着前方,说:“瞧,正南面就是岐亭,离这里不远。”
孙会长眺望正南方向,对众人说:“苏东坡先生在《岐亭五首》诗前自叙中说:‘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慥季常也,为留五日,赋诗一篇而去。’苏东坡先生所说的‘至岐亭北二十五里’是不是指这桃花书院(桃花塔)?”
熊孟元回答说:“应该就是这里。”
“这里到岐亭多远?”孙会长问。
陈业斌答道:“这里离岐亭正好是25里。”
孙会长笑道:“这与苏东坡先生所说的‘至岐亭北二十五里’相吻合,事实和记载一致,与你们红安苏东坡文化爱好者的研究应该是相符的。”
孙会长向亭子上的东面走了十几米,捡起脚边厚厚的两块瓦片和一块小青砖的碎块,用手指捻着那些粗糙的纹路,翻来覆去仔细观察瓦砾和青砖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虽然是一块块碎片,可与明清至近代的砖、瓦片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些瓦片不但厚实,做工也粗糙,青砖的长和宽与现代青砖差不多,而厚度只有现代青砖的三分之一。
孙会长说:“根据初步判断,这是宋代当地柴窑烧出的青砖、瓦片,它们的长、宽以及厚度比例,也符合宋代楚地鄂东所制作砖瓦的特征------”
孙会长和两位随行人员沿着瓦砾散布的斜坡往上来到一处平地,上下左右用脚步丈量,又绕到下面察看、辨认,兴奋地说:“这里应该是桃花书院所在地,根据地形判断,书院可能是一进一重平房,外带两间披屋-------”
“书院为什么建在这么高的地方呢?”他思索着又像是在问旁边的随行人员:“这个还得大家继续认真考究。”
考察完书院,大家顺着茅草小路一直上到离此三十余米的山顶,高高的桃花塔耸立在山顶之上。六角重檐、七层棱锥形古塔,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向来客诉说苏东坡在此客居的趣闻轶事。站在这里,仿佛看见苏东坡先生和陈季常居士在桃花塔下,仰望古塔、欣赏桃花,谈论人生起伏跌宕和诗文哲理。大家有的纷纷拍照,有的凝望塔顶、有的手摸条石青砖。各自又绕塔四周上下左右观望,感受古塔的雄伟壮观,感受历史的变迁,感受苏东坡来蕲黄大地的失落与所得。大家也许都在默默思考:这座由砖石结构砌成的古塔,历经战火、风霜雨雪为何千年屹立?是否与苏先生有关?
看着塔身有些裂缝,孙会长问起了古塔的维护情况。熊孟元说:“县里已请文物专家勘察过,计划保护性维修。”
孙会长高兴地说:“红安的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搞得不错,这历史遗址遗迹、苏东坡文化挖掘研究、宣传也得齐头并进。”
“苏东坡在红安步步有故事,桃花书院(桃花塔)的确是一笔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加大宣传研究,让苏东坡文化与红安的红色文化绽放出红、古相融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为红安的文化旅游增色增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苏东坡在红安的故事,发扬传承苏东坡精神,以苏东坡研究会来红安考察考证为契机,将苏东坡文化研究发扬光大。”熊部长说。
县文联主席、苏东坡研究者孙雪丽坦言:“红安在苏东坡研究这方面,比起黄州、麻城等地起步要晚,由于红安在宋代隶属麻城管辖,建县在明代,比宋代足足晚了两个朝代,历史记载不多,直到同治八年版《黄安县志》和1992年版《红安县志》才有明确的简单文字记载。我们的研究还得靠黄冈市东坡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帮助,靠红安县委领导的重视和红安的苏东坡文化爱好者的共同努力。”
考察完后,孙会长对红安的苏东坡文化爱好者说:“苏东坡是否到过红安?今天我们基本可以肯定,他的确到过红安的桃花书院(桃花塔),不但有他的《岐亭五首》为证,还有我们红安的历史志书文字记载以及地方流传故事、传说,希望红安在研究上再深入再努力,让东坡文化研究在红安发扬光大,为红安的旅游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努力!”
孙会长一行还考察考证了桃花书院(桃花塔)下百余米处的桃花大寺(如今改为太极宫道观,一进三重,现存两重)。根据考察考证,苏东坡当年来黄安桃花书院拜访同乡好友陈季常,就是起居在陈季常常住的桃花大寺(今太极宫)前面的第一重右面的厢房内。
往事越千年,风云季雨。“苏东坡遗址遗迹红安桃花书院(桃花塔)考证认定”,终于尘埃落定!这是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的又一研究考证成果,更是红安红色文化旅游事业又添新元素的重大喜事!相信红安的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多元发展路径,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