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红安文旅产业联盟:对内整合 对外开放 攥指成拳激活红色沃土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15 22:05    作者:管鹏,王少博    来源:


红安网消息  当餐饮企业的烟火气、住宿酒店的温馨服务、景区景点的红色记忆、旅行社的精准路线、体育场馆的活力律动与购物场所的特色商品,通过文旅产业发展联盟实现“串珠成链”,红安文旅正迎来从“单点发力”到“集群共生”的关键一跃。10月15日,这场覆盖134个参会主体、囊括“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的联盟成立,不仅是一次资源的简单聚合,更是对红安文旅产业化发展的深度重构,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全新的发展活力。

联盟的成立,首先破解了红安文旅“各自为战”的痛点,让“产业链思维”真正落地生根。过去,红安的文旅资源虽丰富——黄麻纪念园的红色底蕴、天台山的自然风光、将军红特产的地域特色各具亮点,但餐饮、住宿、景区、旅行社等主体间缺乏有效联动,游客往往“逛完景区就走人”,难以形成消费闭环。如今,联盟将13家餐饮企业、14家住宿单位、17家旅行研学机构、22家景区景点等紧密捆绑,意味着游客从踏入红安开始,就能享受到“景区联动游览、酒店无缝对接、餐饮精准推荐、特产便捷选购”的一站式服务。比如,游客参加“红色研学之旅”,既能通过旅行社规划黄麻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的串联路线,也能入住联盟内的玺丽国际大酒店,品尝花园宾馆的红安特色菜,临走前还能在红旅投的店挑选将军红土特产——这种“游购娱”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让文旅消费从“单次消费”转向“多次叠加消费”,推动红安文旅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其次,联盟为红安文旅“品牌共塑”搭建了核心平台,让“红安特色”形成合力声量。在文旅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单一主体的品牌影响力有限,而联盟的成立,能让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无论是“红客家”智慧文旅服务平台的上线,还是花园宾馆、锦绣铜锣景区等代表的集体发声,本质上都是在以“红安文旅联盟”为统一标识,对外传递“红安文旅”的整体形象。比如,通过智慧平台,游客能一键获取联盟内所有景区的实时信息、预约服务、消费指南,这不仅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更让“红安文旅”的便捷性、专业性深入人心;而各主体在联盟框架下的协同宣传,也能避免“各自吆喝”的资源浪费,让“红色红安、生态红安、文化红安”的品牌标签更清晰、更有辨识度,吸引更多游客选择红安、停留红安。

更重要的是,联盟为红安文旅“长效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让“产业活力”持续迸发。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主体协同的多方发力。联盟章程的审议通过、理事会成员的民主选举,意味着红安文旅发展有了常态化的协调机制——政府部门(文旅局、科经局等)、市场主体(企业、景区)、研究机构(大别山文化旅游创新研究院)能通过联盟实现定期沟通,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堵点:比如交通运输局可根据联盟内景区、旅行社的需求优化旅游专线;金融机构(工行、农行等)能为联盟内中小文旅企业提供精准信贷支持;研究机构则可结合红安实际,为文旅产品创新、业态升级提供智力支撑。这种“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既能确保文旅产业发展不偏离正确方向,又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让红安文旅在“联盟护航”下,实现从“短期热度”到“长期繁荣”的跨越。

从“单兵作战”到“兵团协同”,红安文旅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不仅是对“全域旅游”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红安激活红色资源、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当“吃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衔接,当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在联盟中找到协同发展的坐标,红安必将以更具吸引力的姿态,让红色文旅“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