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黄梅县锚定主导产业引进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瑞江纺织自今年5月份正式进场施工以来,即便遭遇梅雨季节多雨等不利影响,仍以超预期的推进效率跑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仅用3个月有效施工时间,便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0%至80%,让项目从规划图纸快速落地为初具规模的建设现场。这样的“加速度”从何而来?9月15日,记者走进瑞江纺织项目建设现场,实地探寻“黄梅速度”背后,支撑项目高效推进的服务密码。
9月15日,黄梅经济开发区瑞江纺织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百余名施工人员分散在各作业面紧张作业。站在初具规模的厂房前,项目现场负责人黄松平介绍:“目前一、二号厂房主体已全部完工,综合办公楼正进行二层混凝土浇筑。”
他语气中难掩自豪:“项目今年5月进场施工后,虽受梅雨季节不利影响,但仅用3个月有效施工时间,就完成总工程量的70%至80%,进度远超预期且较原计划大幅提前。”
瑞江纺织总投资2亿元,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3.47万平方米。短时间内实现建设突破,不仅超出企业预期,更成为该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的生动见证。
“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开发区给了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保障。”瑞江纺织项目负责人王楠感慨道。这背后,是黄梅经济开发区“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机制的支撑——为每个重点项目配备专职服务团队,覆盖从立项审批、土地供应、工程建设到投产运营的全生命周期。
项目启动前,服务专班提前介入,创新推行“预审批+并联办理”模式:土地挂牌期间,同步指导企业准备各项审批材料;针对施工图审查等耗时环节,住建部门主动提供预审服务,提前排查问题,将传统“串联办理”改为“并联推进”,大幅压缩审批耗时,实现“拿地即开工”。
项目建设中,开发区搭建“项目服务群”,建立“快速响应,一线解难,当天办结”的问题处理机制。“无论是施工技术问题还是材料供应难题,在群里反映后,不到10分钟就有回应。”黄松平的话,印证了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的高效性,确保问题“早发现、快解决”。
更让企业点赞的是开发区的“主动式”服务。作为项目包保负责人,黄梅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纪检监察工委书记石卫带领专班,每周实地走访项目现场,提前排查影响进度的潜在问题。梅雨季节来临前,专班已制定应急预案、协调防汛物资,保障项目施工“不停摆、不减速”。
瑞江纺织项目的快速推进,是黄梅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的一个生动印证。该县创新实施“三化速办”项目建设服务模式,通过实行项目流程标准化,绘制项目建设流程图,优化审批事项、明确审批时限、划清部门及投资主体责任,县政府每周研判,职能部门对照流程提前介入、服务前置、并联审批;实行包保服务精准化,推行“双秘书”包保机制,由产业招商分局和属地各明确一名项目秘书,全程跟踪服务,直至项目入库投产,形成服务管理闭环;实行工作任务清单化,实施“项目推进双清单”管理,由县政府立项交办、动态跟进,将社会投资类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的审批时限从158天压减至116天,用全周期服务破解项目落地堵点,为建设增速。
来源:灵润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