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金秋时节,夕阳如金,红安县城关镇陈升庙村的七十余亩花生田仿佛披上了一层灿烂的霞衣。村民们弯腰忙碌,拾取着一颗颗饱满的果实,汗水在他们额间闪烁,与落日交相辉映,绘出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
然而数载之前,这片土地却并非如此生机盎然。因种种原因,部分田块长期荒芜,杂草丛生,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闲置,更制约了村庄的整体发展。面对这一局面,村“两委”毅然响应“非粮化”整治政策,下定决心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他们特邀农业专家深入田间,为土地“把脉问诊”——依托土壤特性与市场需求,结合本村源远流长的花生种植传统,以及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持续的技术支持,最终确定重新发展花生产业。
随之而来的是如火如荼的土地整治行动:组织村民平整田地、改良土质、修缮灌溉设施……短短数月,这片荒废数十载的土地终于重焕生机。
如今,四野尽染金黄,累累果实垂缀根须,村民们正满怀喜悦收获这份沉甸甸的“金色希望”。
“看着以前长满杂草的地,现在居然能长出这么饱满的花生,真是说不出的高兴。”正在劳作的村民陈姣乐拭去额角的汗珠,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村里带头整治,现在终于见到了成果,再辛苦也值得。”
一旁的陈宝莲手法娴熟地扯着花生,笑语中透出欣慰:“我从小跟着家人种花生,后来地荒了,总觉得可惜。现在好了,地又‘活’过来了,我们还能在田里干活挣钱。”
据初步估算,本次花生亩产400多斤,将为村里带来可观收益。村里组织33人(公益性岗位与脱贫户)参与采收工作,每人每日可获得劳务报酬100元,切实助力困难群众增收。
村党支部书记王华斌表示:“这次花生的丰收,是我们盘活闲置土地、推动资源再利用的一次成功探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土地利用创新,发展特色农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夕阳洒落金光,照亮刚刚采收完毕的田野,村民们将一颗颗饱满的花生装车运离。这片曾经荒废的土地,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土地价值的认同与信心。
“以前这些荒地谁都心疼,但谁也没办法。”村民宋贵珍感慨道,“现在花生长得这么好,大家信心都足了。明年我还要继续种,让更多荒地变成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