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我们不能仅仅守着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而是要让它们真正‘活’起来,释放出强大的能量!”8月26日,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党委书记张世财这样阐述他们的基层治理及发展理念。
今年以来,红安县司法局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主题,精心打造红色法治文化阵地,促进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高桥镇程河村获得省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好支部”。同时,该村还是全国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七届文明村镇。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强法治阵地。程河村的红色历史底蕴深厚,这里是黄麻起义的重要集结地之一,是开国中将王近山将军故里,周边五公里内,还走出詹才芳、张仁初、胡奇才三位开国中将。在县司法局的指导下,该村党委一班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巧妙完美地将法治元素与本土红色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了极具特色的乡村红色、法治文化宣教基地。
如今,村中围绕“战神故里 高剑程河”主题,深挖红色品牌特色价值,在村域内打造了“红色旅游路”,建设了法治文化公园、初心广场、亮剑精神体验馆,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培育法治新人。程河村始终将健全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核心任务,不断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民主决策规范化。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村级重大事项、资金使用、工程项目、惠农政策落实等,均履行“四议”程序,决议与实施结果及时公开,保障村民“四权”。近年的规范决策30余项,村民满意率达100%。
汲取红色法治力量,修订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约束 。结合民意村情,程河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精神、公序良俗等融入村规民约,设“红黑榜”表彰先进、劝导违规,以群众舆论和道德力量让“软规定”显“硬效力”。加强监督体系立体化。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机制,明确权责并全程监督村级事务;畅通线上线下渠道,设村务公开栏、意见箱;定期开展村干部述职述廉与民主评议,确保权力阳光运行。
汲取红色法治力量,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如今的程河村,复原了铁匠铺、豆腐坊等传统“九佬十八匠”场景,实现了“一塆一规划、一户一故事、一步一景致”,交织成现代农业的序曲,奏响了产业发展的新声。村里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引入市场主体6家。建设了黄泛区农场食堂、对虾养殖基地、亮剑军事化拓展区,建成了500亩红滋福桃园、1000亩红苕基地、450亩董冲茶场、3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2间特色民宿等特色产业,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红安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入推进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探索创新更多红色资源与法治元素有机融合的新形式,让红色文化滋养法治之花璀璨绽放。“程河村立足红色热土、法治新村的战略定位,深入探索‘红色基因+法治元素’的深度互融模式,有效形成了党建统领、法治筑基、多元共治、协调发展的强大创建合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之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红安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