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8月23日至26日,湖北省黄冈市齐安湖生态农庄内,215名来自全县的花生、红苕产业带头人齐聚一堂,参加由县农广校组织的2025年“发展产业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这是红安县农业农村局农广校连续多年坚持“精准培育、务实赋能”新农人培训的缩影。
“理论+实操”双引擎,学员主动性拉满
培训采用“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模式,40学时中理论教学与实习观摩占比达6:4。课堂上,学员们不仅专注聆听“土专家”程善应、柯长青关于高油酸花生品种选育、红苕单产提升技术的讲解,更在分组研讨中争相提问:“控旺技术如何适配丘陵坡地?”“电商营销怎样突破地域限制?”——现场互动热烈,思维碰撞不断。
观摩环节更是“移动课堂”。在红苕示范基地,学员们俯身查看土壤墒情,亲手操作农机具;在花生产业园,他们实地探访加工生产线,与经纪人面对面交流产业链延伸痛点。“不仅学了技术,更打开了经营思路!”一名家庭农场主感叹。
深耕产业特色,培训实效“看得见”
红安花生与红苕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产业升级仍需科技与人才支撑。农广校紧扣“南油北花城边菜”战略,将培训内容与农时季节、生产周期深度绑定,从产前选种到产后营销全程覆盖。学员中既有种植大户,也有合作社带头人,甚至包括脱贫户代表。培训后,许多人立即规划引入新品种、扩建加工线。
“扶上马再送一程”,长效赋能乡村振兴
红安县农广校负责人彭慧玲表示,学校始终以“精准培育”为目标,不仅授人以渔,更持续跟踪服务。目前,全县已发展花生经纪人2000余人、初加工企业200余家,红福食品产业园等龙头项目正带动产业链整体跃升。学员们结业时纷纷承诺:“要把新技术带回田间,让红安特产‘金字招牌’闪得更亮!”
报道后记:
一场培训,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一场新农人思维革命的启航。红安县农广校用数年如一日的坚持,证明了“人才兴农”不是口号,而是扎根泥土、精准滴灌的实践。这群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归的学员,正是红安乡村振兴最活跃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