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夏日的傍晚,热浪稍退,蝉鸣渐歇。红安县杏花乡铜锣联防队的小魏夹着一叠厚厚的防溺水宣传单,熟门熟路地走进李家湾村。村民们正摇着蒲扇在屋场前纳凉闲话。“李伯,看您家小孙子跑得欢,这张‘防溺水六不准’您收好,千叮万嘱别靠近水边!”小魏一边递上图文并茂的宣传单,一边指着重点条款细细讲解。他手臂上佩戴的“平安守护员”袖章,在夕阳余晖下格外醒目。这走村入户的寻常一幕,正是红安县独具特色的“铜锣联防”机制在基层深耕细作、守护一方安宁的生动注脚。
铜锣为令,守护员织密湾组“平安网”。小魏此行,远非简单的“发宣传单”。他代表着活跃在全乡各湾组的“平安守护员”队伍——这是红安县创新打造的特色联防品牌。每周固定时间,佩戴统一标识的守护员们便手持铜锣、怀揣民情日志、宣传单,深入各自负责的湾组社区。防溺水宣传是他们夏季工作的重中之重。守护员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精准锁定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隔代抚养儿童等重点对象,反复敲响安全警钟。“水域巡查+入户叮嘱+应急铜锣”构成了防溺水的三重保障。去年汛期,正是王家湾守护员老刘例行巡查时,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对水情的警觉,及时发现并鸣锣示警,成功劝阻了几名试图在暴涨溪流边玩耍的少年,一场潜在悲剧消弭于无形。
走访问需,小铜锣撬动基层“大治理”。 “铜锣联防”的核心魅力,在于它巧妙地将专项宣传与综合性基层治理融为一体。守护员们走村串户发放防溺水资料时,同步化身“民情前哨”与“调解先锋”。小魏在李家湾讲解安全知识间隙,就顺手记下了张大娘反映的邻里排水纠纷苗头。依托乡“铜锣联防”指挥调度平台,这些在走访问需中收集到的矛盾纠纷隐患、治安动态信息、民生实际诉求被迅速分类、流转。公安、司法、信访、民政等部门力量在平台高效协同,确保“小事不出湾组,大事联动化解”。入夏以来,全乡守护员通过日常巡查走访,累计上报并协助化解各类矛盾隐患30余起,将风险稳稳吸附在基层最前端。
群防共治,铜锣声凝聚起家园“同心力”。“铜锣联防”的生命力,根植于群众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参与。那清脆或浑厚的锣声,不仅是预警的信号,更是召唤乡亲共守家园的集结号。 在守护员们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热心村民主动加入“平安志愿者”行列。“一家有锣响,十户来相帮”的互助氛围日益浓厚。乡里结合“铜锣联防”机制,创新开展“安全模范户”评比、“铜锣小卫士”暑期实践等活动,将安全意识、法治观念和邻里互助精神厚植人心。如今,全乡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显著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节节攀升,“铜锣守护员”已成为村民心中最信赖的“平安符号”。
暮色四合,村落里陆续亮起温暖的灯火。小魏整理好记录本,向下一个湾组走去,他腰间的黄铜小锣随着步伐轻轻晃动。这每周如期响彻湾组的铜锣声,连同守护员们笃定的脚步和真诚的叮咛,共同编织成一张覆盖乡村、守护平安的坚韧之网。 我们以“铜锣”为令,更以民心为本,在声声铜锣的悠长回响里,铺展出一幅基层善治、邻里守望、长治久安的和谐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