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盛夏七月,大别山深处的红安县张石河村暑气蒸腾,一面鲜红的锦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村支书张基福郑重地将锦旗交到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下称销售华中分公司)党委书记向浩萍手中——“石化帮扶结硕果,翠冠梨香飘千里;真情永驻张石河,帮扶效益惠万家”。这28字的赞语,是张石河村1200余位村民的心声,更是销售华中分公司在大别山腹地十年如一日倾情帮扶的生动注脚。
十载寒暑,700余万资金的精准注入,在张石河与永河两村的土地上,浇灌出脱贫攻坚的硕果,也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销售华中分公司以央企的赤诚担当,践行国家战略,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销售公司引领下,将资金、产业、智慧和深情,深深植入红安这片革命老区的热土。
精准滴灌,张石河村的破茧新生
2015年末,当销售华中分公司的帮扶力量首次抵达张石河村,贫困的桎梏尚深锁山村。公司以“输血”解急难,更以“造血”谋长远,累计投入资金311万元,撬动了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
产业“造血”激活山乡:破局始于产业。30元帮扶资金成为火种,联合村集体筹资80万元,一座近2000平方厂房拔地而起。这间由村委运营的花生摘果加工厂,不仅让15名村民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更带来每年20万元的集体收益,盘活了沉寂的劳动力。更大的手笔,是倾注119万元打造的“四季产业基地”——春有翠冠梨,夏绽太空莲,秋收野菊花,冬采油茶籽。53亩翠冠梨、百余亩太空莲、60亩野菊花与120亩油茶,交织成一座年效益突破40万元的“绿色银行”,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坚实依托。
生态治理重塑家园:曾几何时,村内畜禽养殖污染是村民难以言说的痛楚,夏日臭气熏天。公司果断投入92万元,拆除杂乱猪栏牛栏与商铺,代之而起的是四个承载欢声笑语的文化广场和四处碧波荡漾的景观塘。如今,傍晚的广场上舞姿翩跹,孩童在球场上追逐嬉戏,“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画卷取代了昔日的困扰,生态宜居从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水利命脉润泽希望:农业的命脉在于水。70万元帮扶资金化作四公里半的波纹管,如动脉般嵌入胡家冲水库的东西干渠。灌溉时间奇迹般地从4天压缩至一小时以内,1300百亩农田与蓬勃发展的产业基地从此告别“望天收”的焦虑,旱涝保收的基石就此奠定。
翠冠梨与太空莲,成为张石河村产业帮扶最闪耀的“金字招牌”。翠冠梨以其脆甜多汁的品质,通过销售华中分公司的渠道,乘着货拉拉销往多省,年销售额超30万元。七月开园,梨园成为农旅融合的磁石,游客采摘观光络绎不绝,带动农家乐与土特产销售,形成生机勃勃的“梨园经济”。5万元引入的科学种植专利,使亩产跃升3成,“张石河有机蜜梨”的品牌更提升了产品身价。太空莲则书写着“一举三得”的智慧:夏日荷花织就网红打卡盛景,秋日莲子带来每亩2000元的实在收益;莲塘套养鱼虾,形成的“莲—鱼—肥”循环农业模式,让经济与生态同频共振。
十年耕耘,幸福看得见摸得着:百余名村民在产业基地就业,人均年增收1200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广场舞与篮球的兴起,让村民的精神生活从牌桌转向健康运动,文明乡风悄然形成;升级的基础设施,让“再也不怕旱涝天了”成为村民踏实的感慨。
创新跃升,永河村的振兴答卷
2021年7月,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销售华中分公司的帮扶重心转向永河村,投入力度不减反增,累计资金已超300万元。帮扶思路在传承中创新,探索着更具可持续性的振兴路径。
“永河皮子”的匠心传承与新生: 拥有300年历史的“永河皮子”是这里的瑰宝。120万元投入,为其打造了占地30亩的现代化产业园。这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提档升级,更串起了200户黄豆种植户的产业链条。产业园解决了30余名易地搬迁户的就业难题,厂房租金壮大了村集体收入,更通过合作社有效带动40户脱贫户持续增收。
循环经济点亮绿色未来:在永河,生态与产业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融合。80万元打造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其核心是创新的废水处理系统——豆制品加工产生的废水经处理,沼气用于热能,沼渣滋养果树,沼液则灌溉太空莲发展生态旅游。这条“豆制品加工-废水处理-生态农业”的绿色闭环,联通了40亩香菇基地与230亩生态产业园。丰产期可带动70余户土地流转户与30余名务工人员增收,助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百万元,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教育帮扶托举明日朝阳:乡村振兴,教育筑基。80万元投入,为永河小学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标准化运动场——二百七十米塑胶跑道、篮球场与人造草皮足球场。这里成功举办了省级(红安赛区)青少年足球赛事,孩子们的奔跑与欢笑是最好的回响。二十万元专项教育基金的设立,则为提升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注入源头活水。
产业链条延伸新篇:目光投向未来,今年计划投入80万元新建的饲料加工厂,将利用豆渣与草类植物生产牛羊饲料。此举既破解了废弃物处理难题,又为周边养殖业提供了优质饲料来源,产业链韧性再次增强。
真情与担当:铸就石化帮扶丰碑
锦旗无声,深情如磐。销售华中分公司十年帮扶的非凡答卷,源于三个“坚定不移”的核心力量。
政治引领,初心如炬:帮扶工作始终被置于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位置。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公司历任领导班子接力传递使命,帮扶力度从未衰减,累计七百余万真金白银的投入,是这份承诺最坚实的注脚。
人才接力,深情扎根:十年征程,三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尹进群、陈湘、曹凯明,四位驻村队员代艺斌、涂红斌、陈新、张谦,将根深深扎进红安泥土。驻村最短两年,最长达八年。陈湘同志,十年帮扶路,八年驻村情,“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百姓”,他以最美的韶华,在张石河与永河的土地上,刻下了石化人最深沉的爱农情怀与奉献担当。
“三链融合”,特色之路:实践凝练出“石化兴农·三链融合”的独特模式:以“传统产业+现代技术”之链,守护并焕新“永河皮子”等文化瑰宝;以“工业生产+生态农业”之链,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之链,让本土人才与特色产业相互滋养,生生不息。这条路,饱含智慧与远见,彰显了石化帮扶的深度与特色。
锦旗上金线绣织的不仅是溢美之词,更是大别山深处两座村庄命运蝶变的史诗。十年倾情帮扶,销售华中分公司以行动诠释了央企“国之大者”的赤子之心。从张石河“绿色银行”的硕果累累,到永河村循环经济的蓬勃脉动,石化人的足迹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锦旗映照的丹心,终将化作乡村振兴征途上不灭的星火,照亮红安更加富饶、美丽的明天——那既是乡土中国的希望图景,亦是央企担当最滚烫的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