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祖和,文中自述人,红安军烈情爱心志愿队队长)
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的小村整个儿被冻僵了,呼啸的北风刮得天地发白,枯黄的丝茅草在东边山坡上翻着波浪,瑟瑟颤抖。父亲躺在床上哆哆嗦嗦地眯缝着两眼,对着东边的窗外望去,嘴巴微微张了张,不再作声了。
父亲走了!
我明白父亲放不下村头东边山坡上的那座孤坟!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每逢清明霜降,父亲总是牵着我的小手,把我带到东边山坡去给那座孤坟上香烧纸。父亲烧纸时,雷打不动地要我跟他一起跪在坟头,父亲边烧着纸嘴里边念叨着:“他爷爷,你孙子来看你啦,你可要保佑你孙儿平安啰!”
那时,父亲的这些举动我是很不理解的:我不是有个爷爷吗?怎么地下还埋着个爷爷呢?
直到我长大成人,我才真正揭开了父亲叫我对着那座孤坟喊爷爷的谜底了!
事情得追溯到1947年的初秋:
大别山的红安,天气依然炙热如火,树上知了吵翻了天。爷爷一早起来打开门,发现村子里一支解放军队伍整齐地靠在门前的屋檐下休息。那时的爷爷挺年轻,爷爷知道这是刘邓大军南下的队伍,是去打老蒋的队伍,是解放全中国的队伍。爷爷和村里人热情地腾出了自己的房子让解放军进屋休息,爷爷晓得这支队伍是准备在村里来休整几天的。
爷爷把自家仅有的粮食拿了出来,送给了解放军。爷爷那几天喜上眉梢,爷爷很喜欢住在家里的一位解放军小战士。那位小战士长得眉清目秀,英俊威武,身上总背着个药箱,爷爷知道他就是部队上的卫生员。这小战士一有空就帮爷爷挑水打柴,忙进忙出。村里有人生病了,小战士就上门送药,嘘寒问暖。也许是上天注定,爷爷跟这位卫生员熟络得亲如兄弟。爷爷走在村子里逢人便说:“我家住的那位卫生员小战士可是我的兄弟嘞!”爷爷在心里默默记下了卫生员小战士的名字:王贵福。好像爷爷在临终时跟我父亲说过,这卫生员还有个名字叫王贵轩,林县人,是哪个林县,爷爷也说不清楚。那个年代,爷爷当然搞不清中国有多大啦!
爷爷的高兴劲到第三天便戛然而止!
那天,解放军在紧锣密鼓地做开拔前的准备工作,部队通知各连队对枪械进行一次整理。爷爷知道部队马上要走了,很舍不得他们,更舍不得住在家里的卫生员小兄弟。爷爷磨了一碗小麦粉子,准备烙成饼儿,让卫生员小兄弟带到路上吃,爷爷自言自语:“行军打仗可是好累的哟!”当爷爷生着火正在灶房忙活时,突然灶房外发出嘣地一声枪响,爷爷惊吓得脸色惨白。爷爷慌忙跑出灶房,眼前一幕令爷爷大惊失色。爷爷喜爱的卫生员小兄弟因擦枪走火牺牲了。那一天,爷爷似丢了魂,爷爷抱着卫生员的尸体久久不肯放下。爷爷对部队首长说:“这是我的小兄弟,他的后事我来打理,你们放心去打仗吧!”那一天,首长叮嘱爷爷:“军令如山,部队马上要出发,那就拜托老乡了,如你们今后有机会,请帮帮忙,给他找到家人吧!”那一天,首长站在爷爷面前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部队开拔了,爷爷叫人到街上买了一口上好棺材,用当地风俗把那位解放军卫生员安葬在村头的东山坡上,爷爷将牺牲的烈士坟墓朝南埋葬着。爷爷说:“兄弟想部队时,就可望着他的队伍了!”爷爷说这话时,哭成了泪人!
往后的日子,爷爷时常想起那位解放军首长嘱托的话:“今后有机会帮忙给小战士找到回家的路!”
爷爷在为小战士守墓的那些年。爷爷四处奔走,为小战士寻找家人,一生从未间断。爷爷临终时,对站在病床前的我父亲说:“王贵福是我的弟弟,我把你立给他做儿子,今后他就是你的父亲,每年清明、霜降你要为他上坟烧纸,有机会一定要找到小战士的家人呵!看来这辈子我已难办这件事啊!”
爷爷去世后,父亲始终牢记我爷爷临终前的嘱托,真的把小战士视为自己的亲生父亲,一生中也从未放弃为小战士寻找家人。那时,我的父亲只听说这小战士是山西临县人,又有人说是河南林县人。他便多次前往安徽、河南寻亲,但每一次都是兴奋而去,失望而归!始终没有找到小战士家人的任何蛛丝马迹。
自我记事起,我爷爷、我父亲一生为这位解放军烈士寻找亲人的大爱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更深知爷爷、父亲两代人一辈子难以完成自己的夙愿心里是多么的痛苦!我更深知烈士的家人期盼亲人回家那种望眼欲穿的心情是多么的煎熬!
(红安军烈情爱心志愿队部分队员)
2015年,我通过微信群发出了一份《烈士寻亲倡议书》倡议书发出后,便引起了群友的共鸣,大家纷纷报名参与,热情高涨超越了我的预料。现在我们这支烈士寻亲队已发展到50余人。在这支队伍里既有热血青年,也有退休老者;既有下岗职工,也有退伍军人。这些志愿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长期接受过革命传统教育,崇拜英烈,敬仰英烈;还有些队员的家族里也有很多烈士亲人未找到,心里长期受着煎熬。同时,其中有很多志愿者天生就有爱心和奉献精神。
为了规范烈士寻亲志愿队伍的管理,我们在民政部门注册了名为“红安军烈情爱心志愿队”的民间组织。
我们这支志愿队伍基本是义务寻亲。大家不计得失,以奉献为乐,以爱心为荣。每次跟烈士家属找到了失散的烈士,圆了烈士家属的梦,队员们就觉得特别骄傲和自豪。
我们有一个志愿者,她是这支队伍的副队长,她的名字叫李汉清,属奶奶辈,她丈夫是烈士后代,其丈夫有个叔伯叫张天汉,战争年代在陕西直罗战役中牺牲。为了找到这位英烈,圆夫家的一个梦,她每年省吃俭用,自掏腰包,数次跟随志愿队伍踏遍全国各地,她说:“哪怕没有找到夫家的叔伯,只要帮其他的家属找到了亲人,也不算枉费我这一辈子了!”
(李汉清 ,女 ,红安军烈情爱心志愿者、副队长)
我们这个团队在每寻找一位烈士过程中,都经历了无数次的一波三折和跌宕起伏,但从没有轻言放弃。
(志愿者调查走访)
自我们“寻找烈士志愿队”成立以来,共为全国各地63位烈士找到了亲人。寻找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均为志愿者自己买单,大家把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都化作了对先烈们的敬畏之情!
当我们每找到一位烈士亲人后,看到那些烈士的亲人在墓碑前长跪不起的泪水,颤抖着指尖抚过冰冷名字的温度,我们明白那是在无声诉说着我们工作的意义。
踏遍青山寻烈骨,唤回英魄慰亲人。未来,我们志愿队期待与更多同仁携手,让每一位为新中国壮烈捐躯的英雄都不再是无根的飘萍,让每一个深情的呼唤都能得到历史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