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从“心”出发,在“刀锋”上行走的温情使者!——记红安县优秀专职禁毒社工汪静
发布时间:2025-07-14 11:40    作者:罗冰    来源:红安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


红安网消息  2020年4月,她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放弃在福建、武汉等地高薪回到家乡——美丽大爱的高桥镇创业;她现有双重身份:专职禁毒社工和黄冈市第六届人大代表;她就是服务于高桥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优秀专职禁毒社工汪静。

入职五年期间,汪静用勤劳勇敢坚毅的脚步、认真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用心用情提供专业的服务水平,开展入户走访360余次,去派出所警综平台核对信息100余条,外出开展禁毒宣传90余场次,帮扶救助典型戒毒人员5人,落实“平安关爱”50余人,亲自入户给腿脚不适人员做尿检10余次。更宝贵的是她精准获取了60余条吸毒人员信息变更的资料,如户籍地变更、双重户籍人员中注销有吸毒史的户籍、姓名更改、管控状态变化、新的违法犯罪前科……为县禁毒办在全国毒综系统“清库”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是因为她突出的表现,2021年被推选为黄冈市人大代表,2024年荣获了“首届优秀专职禁毒社工”称号,圆满迎接省市县禁毒办、省市县人大、省市县政法委检查35余次,赢得了乡镇政府、省市县检查单位的一致好评。

刚接手这份工作,汪静心里也没底。毒品,以前只在影视剧里见过,没想到身边就有熟悉的人深陷其中,这让她深感责任如山。第一次接触服务对象时,她紧张得目光躲闪,说话都不太利索,休息时常常一个人默默坐在角落。为了尽快适应,她成了“学习狂人”,一有空就埋头研究各类禁毒资料,从毒品种类、危害到法律法规、帮教案例,一点点啃下来。遇到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前辈和民警,很快就适应了这份工作。

从“门外汉”到“活电脑”,见面建档率率先达到100%

2020年6月入职时,高桥镇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管理着136名吸毒人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0%的见面建档率,她几乎住在了路上:派出所、综治中心、村委会、湾组……电话每天要打上百个,从天亮忙到月升。那份投入劲儿,让她硬是把每个人的基本信息、管控状态、吸毒史都刻进了脑子里。省市禁毒办领导来检查,她应答如流,信息精准无误,被赞誉为“活电脑”。从此,汪静成了红安县专职禁毒社工的学习榜样,常常被同行请教;高桥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也成为了领导最放心的“必检点”;高桥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成为了全县13个社区戒毒康复中心的标杆。

走访寻踪,揪出冒名真相

2020年9月,一份新增吸毒人员“吴某桥”的信息传到汪静手上。她心里“咯噔”一下:这就是一直失联的吴某龙的弟弟啊,前阵子打电话还说在武汉打工呢!此前查找吴某龙时她就去过其家里并走遍其所有亲戚,还与吴某桥打过一个电话,均没有吴某龙的任何信息。这次,她没有轻易放过。第二天,她就拉着民警下村走访。在村委会,她从厚厚一摞旧书信里,翻出了一份安徽公安寄来的、关于吴某桥涉嫌贩毒的“逮捕家属通知书”的法律文书。

汪静看到这份文书,顿感兴奋,“会不会是吴某龙冒用了弟弟的身份?”这个念头闪过汪静的脑海。她立即反馈给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把两个人在毒综系统的照片调出比对,发现深度疑似同一个人吴某龙。禁毒民警马上与安徽警方联系,安徽警方高度重视,迅速安排警力去看守所提审“吴某桥”,同时根据汪静提供的吴某桥的电话号码安排警力到武汉取证。当兄弟俩的照片摆在他面前时,“吴某桥”终于承认自己就是吴某龙。后安徽警方立即把此信息向公安部汇报,在毒综系统里更改了信息。一起因身份冒用可能引发的后续管理混乱和法律风险,被汪静的细心和执着及时化解和控制。

平安关爱,落在实处的温暖

“平安关爱”行动,在汪静这里绝不是一句口号。她积极了解每一家的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帮扶救助。

2021年底,汪静梳理出社会面有吸毒史人员王某因打架斗殴被关押,夫妻离婚,父亲去世,家里只有多病的母亲照顾八岁的孙女,生活困顿。年关将至,汪静坐不住了。她积极向镇政府反映情况,申请帮扶。春节前,她和镇领导、民警一起,带着500元慰问金,走进了那个冷清的家。当老人颤抖着接过这份心意时,眼中含泪。后来王某得知此事,深受触动,亲自到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找到汪静,动情地说:“汪社工,就冲这份情,我也要彻底远离毒品!以后我一定配合工作,随叫随到!”

助融冰山,让父子亲情重新连接

失联人员杨某,一直是汪静心头的牵挂。多次上门寻找未果,她就一直与杨某的父亲保持联系,了解到父子俩因家庭变故隔阂很深,几乎断绝了往来。2022年8月,汪静得知杨某在武汉被强制隔离戒毒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了杨父。老人懊悔地说,之前接到过武汉某派出所的电话,还以为是诈骗电话,直接说“不认识”就挂断了。

知道儿子的下落,其父亲既高兴又激动,表示一直在找他想给予弥补缺失的关爱。汪静随即与派出所民警协作,查清了杨某所在戒毒所的具体地址。在汪静的帮助下,老人终于踏上了探望儿子的路。一次、两次……冰封的父子情也渐渐消融。2024年8月,杨某期满出所后,踏实工作,还主动承担起照顾生病父亲的责任。每次到中心报到,他脸上都带着温和的笑容,总会对汪静说:“汪社工,真得好好谢谢你,不然……我连爸爸都没有了。”看到他们父子重归于好,汪静心里那份甜,比喝了蜜还浓。

火眼金睛,六天锁定“消失”的他

2024年12月10日,汪静在毒综系统开展吸毒人员风险等级评估时,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漏网之鱼”——80后吸毒人员王某。经查,王某户籍地址为高桥镇街上,此户籍信息已注销,2009年因吸毒被武汉警方查获过一次。这个人去哪了?汪静立刻行动起来。整整六天时间,她的身影穿梭在村委会、企业办、综治办、派出所、村户之间,不放过任何一条可能的线索。最终查明:王某竟然拥有双重户籍!他在2015年悄悄注销了留有吸毒案底的那个户籍身份。这条关键信息,为县禁毒办“清库”工作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资料。最终上报市省禁毒办,在毒综系统修改了王某的信息。此事迹在湖北日报和“湖北禁毒”微信公众号专栏报道过。

为了成为一名更好的禁毒社工,汪静的学习从未停止。她不仅学习涉毒的业务知识,还学习心理学知识,也利用工作之余浏览禁毒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掌握国家预防和打击毒品的动态,更会“走出去学进来”,不放过任何一次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实践机会。

五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却足以见证了汪静的蜕变与成长。从最初的青涩与懵懂,到如今的沉稳与干练,她用汗水与智慧,编织着一张张禁毒的网,将毒品拒之门外。汪静同志说:“虽然在家乡工作工资低,但我热爱禁毒社工这个团队,更爱这份工作,看到一个个服务对象回归家庭和社会,心里特有成就感,我愿为禁毒工作发光发热,做一名优秀的专职禁毒社工。”

面对荣誉,她将从“心”出发,如在“刀锋”上行走的温情使者,照亮每一个服务对象的前程,愈走愈远!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