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那时,我们冲锋在枪林弹雨里,为的就是今天的和平岁月!你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勤奋学习,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7月9日下午,红安县城关镇上店社区红色讲解员袁先仁老人声音洪亮、神情激昂,将烽火岁月中的抗美援朝故事娓娓道来。围坐在老人旁边的是西南财经大学来红安开展实践活动的大学生。
“七一”建党节当天,红安县武警中队及县消防大队的官兵们围在一起听袁老讲述抗战亲历,他们神情专注,动情之处,全场肃然起敬,致以庄重军礼。而这感人的一幕,仅是上店社区创新理论传播洪流中的一道动人浪花。
深挖本土“银发”富矿,建强理论宣讲“轻骑兵”。
为破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上店社区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社区内蕴藏的宝贵“银发”资源。社区精心挑选、积极发动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人生阅历丰富、在群众中威望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五老”群体,以及深谙乡土人情、热心公益的乡贤人士,组建了一支特色鲜明的“家门口”宣讲主力军。红色讲解员袁先仁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社区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精心打磨宣讲内容,确保“党的声音”既准确权威,又能以乡音俚语、身边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了理论传播的“神经末梢”。
打造多元“场景课堂”,推动理论宣讲“零距离”。
上店社区的理论宣讲绝非照本宣科,而是着力于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用心打造沉浸式、场景化的“移动课堂”。面向社区居民,宣讲员们深入小区广场、居民院落、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将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党史中的智慧力量,化作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暖民心的身边事,让理论宣讲沾满“烟火气”。面对特定群体,则采取“定制化”服务:在“七一”等重要节点,组织老战士为驻地武警官兵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铁血荣光,筑牢新时代军魂;利用暑期大学生在红安实习实训的契机,邀请像袁先仁这样的亲历者,将抗战烽火中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化作生动的思政教材,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红色种子,让青春的心灵在历史的回响中淬炼信仰。这种分众化、互动式的宣讲模式,有效破除了距离感,极大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理论“落地生根”,凝聚社区发展“同心力”。
上店社区以“五老”乡贤为主体的特色宣讲实践,成效斐然,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滋润社区沃土。社区的理论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党员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同显著加深,“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在社区蔚然成风。袁先仁老人等宣讲员讲述的革命故事,如精神火炬,不仅让武警官兵们深刻体悟了军人的职责使命,更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发了强烈共鸣。青年们纷纷表示,通过聆听这些“活的历史”,对红安这片英雄土地的精神底蕴有了切身体会,理想信念之基更加坚实。理论宣讲的深度浸润,有效激活了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构建和谐幸福家园注入了澎湃的红色动能。
理论宣讲的力量在于连接人心,上店社区以“五老”乡贤为桥梁,将党的创新理论从宏大的殿堂引向街巷阡陌,在武警官兵的庄严军礼中、在大学生的专注凝望里、在社区群众的会心笑颜间,实现了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的深刻转化。这束源自基层的智慧之光,正持续照亮全国文明村前行的道路,让党的旗帜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高高飘扬,凝聚起共建文明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