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谈判桌上的枪与笔 90岁老兵亲述抗美援朝停战谈判风云
发布时间:2025-07-07 16:52    作者:邹燕红    来源:红安县城关镇


红安网消息   “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1953 年 7 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近日,在红安县“亲·听”百姓宣讲活动现场,九十岁高龄的“红色宣讲员”袁先仁老人声音铿锵有力,目光穿透岁月,时光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板门店。

1952年5月,袁先仁自愿参加志愿军,之后跟随部队集中前往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在朝鲜战场山林高地对阵敌军201高地,战役持续长达一年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主要是做通讯员,后来还当了一年班长。 那天签字,钢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比战场上的炮声还响。”袁先仁回忆。

“美方代表起初傲慢地要求‘海空优势补偿’,我方代表斩钉截铁地拒绝。枪炮在谈判会场外轰鸣,我们的代表在会场内,腰板挺得更直了。”谈判桌恰似另一片无声的战场,每一句掷地有声的言辞背后,皆是前线将士用热血浇筑的意志长城。”老人回忆道。

老人清晰记得谈判过程的曲折艰辛。“说是谈判,有时会场外枪弹横飞,美方飞机甚至故意挑衅掠过。”谈判地点从简陋的帐篷到临时搭建的木屋,每一次迁移都伴随着军事压力。当美方在战俘遣返问题上蓄意阻挠、拖延近两年之久时,老人所在的部队始终保持高度戒备:“一打就停战谈判,没有谈拢就继续打。我们心里都清楚,谈判桌上的每一句交锋,都需要战场上的力量作支撑。”那些在风雨飘摇的木屋中坚守的日夜,谈判代表的寸步不让,正是前线将士以血肉之躯筑起的不屈信念。

终于,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的空气凝滞了。“签字大厅临时搭起,简陋却庄严。”当双方代表签署停战协定时,现场异常安静。“没有握手,没有交谈,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清晰得如同惊雷。”当停战生效的钟声敲响,持续三年多的炮火骤然归于沉寂,那瞬间的寂静饱含千钧重量。“那一刻的安静,是无数战友用生命换来的……”老人声音低沉下去,眼中有泪光闪动。

七十载光阴荏苒,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袁先仁老人从未忘却。他时常拿出泛黄的旧照和纪念章,向后辈讲述板门店的故事。在他看来,那支最终落在停战协定上的钢笔,其分量之重,远超枪炮:“笔尖写下的不仅是字,更是万千生灵的安宁,是一个站立起来的民族不可撼动的尊严底线。”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早已沉淀为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当硝烟散尽,墨迹干涸,板门店的谈判桌早已成为和平的象征。和平并非天赐的静好,而是无数沉默脊梁在谈判桌与战场间,用意志与牺牲共同托举的黎明。笔尖落下的一瞬,胜过万千炮火的轰鸣;墨迹浸透的纸页,终将覆盖所有被战火撕裂的土地。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