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铁骨跛行:金世柏与红安精神的血脉交响
发布时间:2025-07-06 14:43    作者:秦福军    来源:杏花乡人民政府


2000年1月的成都,寒风低徊。金世柏将军的灵前,红星功勋荣誉章的光芒沉静如星,无声映照着一条曾跋涉万里征途的跛腿——这条比左腿短了两寸多的右腿,承载过雪山草地的冰霜,浸透过抗日战场的硝烟,最终成为一座刻进骨血的纪念碑。

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大别山土地,曾以黄麻起义的惊雷撼动旧时代根基,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星火燃亮沉沉暗夜。红安,这方诞生两百余位开国将领的传奇热土,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锻入了每一位儿女的脊梁。1908年,金世柏就出生在红安华河镇金家湾一个佃农家庭,十口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垅”,命运在贫瘠中挣扎。他给富户放牛、随父亲贩米,最终拜师学艺,一把剃刀成了谋生的依靠,也意外成为他遇见革命的引路者——在走街串巷的谋生路上,真理的星火悄然落进了他的心田。

1931年的一天,剃刀正轻拂过客人的额角,街上陡然喧腾如沸鼎。“红军招兵了!”这消息如电流击穿麻木的日常。金世柏瞬间丢下剃刀与生计,如离弦之箭奔向招兵处,将临产的妻子抛在身后。招兵者问他:“怕不怕?”他答得斩钉截铁:“不怕!” 当天他便在仙人洞的枪林弹雨中穿梭。当弟弟穿过炮火赶来告诉他儿子降生时,他目光不离战场:“仗紧,不能回!”这瞬间抉择,如一把剃刀劈开了个人命运与家国存亡的界限,也斩断了一个丈夫与父亲理应奔赴的归途——红安人“勇当前锋”的基因在那一刻于他血液里彻底觉醒。

1942年,当旅副旅长调令与紧急任务同时抵达,金世柏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为保障部队安全通过,他与团长王墉分头扫清据点。激战中,敌人暗堡喷射的歪把子机枪弹击中他的右腿。爆炸性弹片撕裂血肉,转移途中伤口腐蛆横生,脓血淋漓。32次无麻药的手术如炼狱酷刑,医生断言唯有截肢可保命。金世柏却将手枪压于枕下:“锯腿?毋宁死!残了还怎打鬼子?” 在钻心剧痛中,他死死咬住木棍,让医生一块一块取出48块弹片与3颗子弹。生命保住了,代价是一条短了两寸余的腿,以及终身相伴、无法取出的99块弹片与一颗子弹——这残缺的肢体,成为他“坚守信念”最惨烈也最光辉的证物。那拒绝截肢的倔强,是红安人骨子里“不胜不休”的硬气,在生死关头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光芒。

跛腿无法阻挡将军的脚步。解放太原、挺进西北、挥师西南,直至成都军区后勤建设的阵地,他以“跛腿将军”的坚韧身影,在后勤保障的无声战场继续冲锋。从西康军区到成都军区后勤部政委,他如老树盘根,在后方为前线输送不竭力量。1955年,少将金星与二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一同闪耀于他胸前,1988年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更添华彩。他抚摸着那条残腿,常怀感恩:“多少战友倒下,我不过留下条跛腿,已是天大的幸运。”这并非自谦,而是一个红安赤子对脚下土地和无数英魂最深沉的回望。

2000年1月30日,93岁的金世柏在成都走完了他铁骨铮铮的一生。体内那99块弹片与一颗子弹,最终与大地融为一体。它们如同深埋于红安沃土的种子,是疼痛的印记,亦是坚韧的勋章。

2024年,当总书记的嘱托再次响彻荆楚,“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号角声里,我们仿佛听见历史深处的回响。金世柏将军从剃头匠到开国将领的传奇人生,正是大别山精神在个体生命中的磅礴交响。他体内那99块终未取出的弹片,恰似红安精神无法磨灭的钙质,早已注入民族的血脉深处——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丰碑,是信念在绝境中迸发的光;真正的英雄气,在于灵魂的挺立,纵使千创百孔,亦能撑起一片不屈的天空。

金世柏将军的跛行身影,已融入红安连绵的群山,成为大别山精神雄浑乐章中一个苍劲而永恒的音符,激荡着中华儿女在新时代征途上,再次奋勇前行。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