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道理,乃道之理,它宛如一张无形却紧密的网,网罗着事情的是非曲直、事物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人与人交往的规则,等等。在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中,道理的身影无处不在。它是我们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对事物的深度理解,对生活的细腻思考,对他人的客观看法,以及对行事的明确主张。一个人秉持的道理,恰似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其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性情性格,乃至胸襟格局。
以对世界的理解而言,它如同航海中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的处世方式。那些深刻懂得大道理的人,都是有胸有大格局、思想大境界、眼有大视角、处事大情怀的人,都是对世界充满善意与包容理解的人,往往在与人相处时,更能展现出温和与豁达。
从本质的宏大视角审视,宇宙间的每一个存在、世间的每一件事物、社会的每一步发展、家庭的每一次运作,以及个人的每一段际遇,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运行逻辑与内在道理。在这无数的道理之中,存在着一个能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最大公约数的道理。它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反映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本质,引领着事物朝着最佳方向、实现最大效益发展变化。遵循这个最大公约数道理谋事干事、待人处事,就如同顺流而下的船只,符合事物前进的方向,能够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获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在前行的道路上,矛盾会更少,阻力会更小,事物发展自然更为顺畅,个人的人生之路也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然而,这个最大公约数的道理并非单一纯粹,它如同一个丰富的宝藏盒,里面包含着大道理与小道理、死道理与活道理、直道理与弯道理、公道理与私道理,等等。
在现实生活的大舞台上,由于成长环境、生活背景、教育方式与程度、职业及处境等众多因素的千差万别,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性情性格和胸襟格局也大相径庭,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自然各不相同。有些人如同被困在自己世界的孤岛,受现实处境和胸襟格局的制约,始终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从不尝试换位思考,难以与他人产生共情。只懂私道理,不懂公道理。比方说,他们听到别人说,开窗通风最健康,数九寒天也把窗子大敞开,人冻得瑟瑟发抖也不关。他们认定个人成功才是硬道理,所以在团队合作中,他们也只关注自己的业绩,怎么做对自己有利,他们就怎么做,不懂得团队成功个人才是真成功,忽视团队协作。
还有些人受思维和认知的局限,如同盲人摸象、坐井观天,只会线性、条形地思考问题,只知死道理、直道理,不懂灵活变通的活道理、弯道理。就像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会死记硬背公式,遇到题目稍有变化就无从下手,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他们常常将自己理解和认同的道理奉为圭臬,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在他们的思维定式里,以自己的认知为唯一标准,以个人的好恶作衡量尺度,凡是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都被判定为不是真道理;不是自己喜好的,都被视为不是好道理;不顺着自己想法讲的道理,都不是普遍道理。无论旁人如何苦口婆心地讲解众人公认的普遍道理,他们都如紧闭心门的人,难以理解,更无法接受。哪怕说到口干舌燥,也丝毫无法改变他们的认知和理解。他们还会固执地与你争辩,就像一头倔强的牛,哪怕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种情况下,双方的交流就如同鸡同鸭讲,牛与狗争,最后彼此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无法沟通。在家事中,若是家庭成员都各认各的理、各讲各的话,正确的道理就贯彻不了,家庭必然难以和睦。在工作中,如果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只认定自己理解的道理,只坚持自己认为的正确,而且非要针尖对麦芒,那么工作推进必然困难重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这种狭隘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必然会像沉重的枷锁,阻碍自己前行的脚步,甚至悄然改变自己人生的结局,让原本可能光明的未来变得黯淡无光。
人生就像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漫长旅程,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行。道理,作为我们前行的指引,既有着宏观的普遍准则,又有着微观的多样变化。我们应当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认知,突破思维局限,学会理解和接纳不同层面的道理。从而真正懂得并遵循最大公约数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应对各种境遇,让生活充满阳光与希望,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我们带着对道理的深刻领悟,勇敢地迈向未来,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去克服每一个艰难险阻,在人生的画布上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