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都时评|西兰卡普以创新融合,传承民族文化辉煌
□朱述耀
踏入恩施女儿城,来到谭艳华、谭艳宾姐妹倾心打造的西兰卡普文化基地里,一件件织锦艺术品散发着独特魅力,吸引着往来游客的目光。“西兰卡普”这一承载着土家族千年智慧的手工织锦,早在 2009 年就入选了湖北非遗名录,成为荆楚大地文化瑰宝中的璀璨明珠。
这一方小小的织锦,蕴含着厚重磅礴的民族文化。西兰卡普远不止是一块普通的布,它是土家族历史的生动记录者,每一道纹理、每一抹色彩,都编织进了民族的珍贵记忆。作为恩施文化独一无二的文化载体,西兰卡普让世界有机会窥见恩施的深厚底蕴,在国际交流中,不动声色却又铿锵有力地提升了恩施的文化影响力。
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谭氏姐妹深知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她们勇敢地大胆探索,让西兰卡普数次登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并与国际知名品牌携手合作。曾经偏安于大山深处的西兰卡普,如今不但跨越了国界,走向了世界,其独有的绚丽图案,更是华丽转身,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元素,频繁地现身于各类时尚服饰之中,实现了从传统工艺到时尚宠儿的精彩蜕变。
创新无疑是让非遗文化永葆活力的核心秘诀。在谭氏姐妹的眼中,西兰卡普不应被高高搁置,封存在博物馆的展柜里,或是藏于织女家中仅供观赏。她们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深度交融,让西兰卡普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用西兰卡普制作出围巾、丝巾、饰品等数十种创意产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新产品接连涌现,成功开辟出非遗传承的时尚新途径。
非遗传承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化的繁荣昌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代又一代像谭氏姐妹这样的非遗传承者不懈努力、接续奋斗。谭氏姐妹在学艺之初,有时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每天下学都是腰酸背痛,浑身汗湿。刚学有所成,满怀创业热情,却发现前路荆棘丛生。没有合适的创业基地,难以开启事业的第一步;人脉资源匮乏,在市场中举步维艰;产品尚未成型,缺乏立足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而疫情的爆发,更是让本就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市场行情低迷,需求萎缩,创业之路被重重阴霾所笼罩。面对此种情况,姐妹俩也多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最终都靠坚强的意志力扛了过来。由此可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不断培育像谭氏姐妹这样坚韧不拔的新生力量,才能让西兰卡普的民族芬芳传播得更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镌刻下更深刻的文化印记。
融合思维也是打造与传承非遗的重要理念。谭氏姐妹具有前瞻性地提出“西兰卡普+”模式,比如“西兰卡普+旅游”,将西兰卡普融入旅游产业,让游客既能亲身体验西兰卡普的编织过程,又能把精美的织锦产品带回家;“西兰卡普+文创”,与各类文创品牌合作,开发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通过这样的融合,不仅唤醒了西兰卡普沉睡的民族记忆,更提升了其商业价值,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在谭氏姐妹等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西兰卡普这颗民族文化的瑰宝,必定会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谱写更为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