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周塘畈,位于红安麻城交界的红安县永佳河镇的蔡庙村。北依骷髅寨下的小姐洞,西靠三角山,东临浮桥河,南傍尾斗山水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以周塘畈为中心的方圆几公里,形成一个自然的腰子型盆地,是明朝设置黄安县址两处选址的风水宝地之一。
据《红安县志》载:1561年,户部尚书红安人耿定向,在麻城县监生秦钺、李大夏,黄州知府郭凤仪、时任湖广巡抚刘伦、礼部尚书徐阶等人的大力赞助下,多方游说,终于得到朝廷批准黄安建县事宜。相传,当时选择新建县址有两处,一处在周塘畈,一处在城关镇的姜家畈(今红安县城),两地乡绅在选址问题上争持不下,后来有人出主意以称河中沙土的重量来决定县址。由于姜家畈人先得到这一消息,便在河中沙土里掺了铁砂子。结果过秤一称,姜家畈每升沙土重量比周塘畈每升沙土中要重二两,自然这新建县址便定在了姜家畈。
周塘畈虽没有选上新建县址,但仍不失美丽与神奇。
周塘畈正西半公里,有一凸起的土墩,呈长方形,约3000平方米,名曰周家墩,是永佳河镇四大古遗址之一。据《红安县志》记载:周家墩,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地区,距今有6000余年的文明史,曾出土过大量绞股纹陶器片等。墩下的南面,是赵氏族人祖先的墓地——金盆托月。如今,这里茂林修竹、树影婆娑、小桥流水。周家墩上两公里处,便是红安东部有名的山寨——骷髅寨。该山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墙、洞穴,刻印着历朝历代的战火硝烟。寨子下面的“小姐洞”更有一段优美的传说和凄楚的爱情故事,引得历朝历代无数风流倜傥之士前来探寻觅幽。童子拜观音、石佛佬、神龟、马鞍石……那石、那洞、那沟,均奇妙无比。
周塘畈西的三角山,有民谣“三角山,九个尖,再长一个尖,就是神山”。这三角山蜿蜒十余公里,山头向北,山尾朝南。北出文官、南生武将。山北的蔡寄鸥(民国时期《申报》《国民日报》名编辑、作家),山南的李天焕(原北京二炮政委)、李天德(原中南军区后勤部副总参谋长)等,便是人杰地灵之佐证。
大畈正中一条小河呈S形、平缓向南流淌。上游的石佛洞水库,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大坝长250余米,全部用石料水泥浇筑。库坝下游河水悠悠,流经周塘畈门前小河直入尾斗山水库。小河清澈,鱼翔浅底,水草丰腴。从周塘畈门前坐船顺流而下,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尾斗山水库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做豆腐的农民,每天傍晚挑满一缸水,次日一早便不见了。主人感到奇怪,夜晚便躲在旁边偷看。那天半夜,他发现一匹浑身发光的“金马”,来到缸前一饮而尽。主人见状,顺手拿起一把铁铲,朝“金马”尾部斩去。受伤的“金马”奔向后山,丢下的“马尾”神秘地变成了一斗金子,由此尾斗山而得名。
如果把三角山、骷髅寨、小姐洞、尾斗山水库等景观比喻成星星,那么周塘畈就是一枚月亮。用众星拱月来形容周塘畈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是再合适不过了。
近年来,周塘畈人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整修了村口12余亩面积的“月牙形”当家塘,四周设置护栏,塘外埂有一村民休闲的凉亭。杨柳、广玉兰、红叶石兰等景观树遍布全塆;,新建了86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周塘畈的环境变好变美,正如老村民李保权说的:“周塘畈就像一幅画,如果请画家把她画下来,比江南水乡周庄差不了多少。”可见,周塘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