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他说:我还要在红安干到100岁……
发布时间:2024-04-09 09:28    作者:.    来源:文明黄冈


近日“黄冈好人”2024年第一季度上榜人物名单揭晓,返乡创业振兴乡村,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的红安县永佳河镇李家湾村名誉书记、红安知青茶场创办人杨敬宇榜上有名。

是什么原因,让退休后的杨敬宇,怀揣着全家积蓄,打起背包来到了他曾经的知青点红安永佳河镇安营扎寨,是什么动力,让年过花甲的他,决心要带领着乡亲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乡愁添白发,只为故乡红,一起通过杨敬宇的自述倾听他的回乡故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乡愁添白发,只为故乡红。我叫杨敬宇,是红安县永佳河镇李家湾村人。

我出生在革命家庭,我的爷爷杨绍胡是红军,牺牲于1933年。七十年代,我在红安县永河李家湾大队插队三年,恢复高考后,1977年考入黄冈师范学院。毕业后,逐渐走上领导岗位。2015年8月,我从武汉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休。

回乡参与乡村建设,既有辛酸,也有喜悦,其中的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

思乡切  游子难忘故土情

李家湾的山、李家湾的水,李家湾的田间地头,都印记着我儿时嬉闹成长的足迹,时常让我牵肠挂肚。

“孩子,你走出了农村,日子过好了,但你千万不能忘本,你可要多为乡亲们做点事啊!”慈祥母亲的谆谆教诲,令我时刻难忘。

走上领导岗位后,即使工作再忙,我还是时不时抽空回到李家湾村,尽自己所能,为乡亲捐款捐物,关爱老人、扶助学子、支援家乡建设。并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尽我所能,帮李家湾拔掉穷根。

在这里,还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令我终生难忘: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我和30多名知青响应毛主席“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在李家湾村,一起犁田打耙、栽秧割谷、改田挖山,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经历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一起开发建设了300多亩茶园。虽然知青生活是苦的,但我们的血是热的,回忆是甜蜜的。

每忆故乡记犹新,知青茶场难忘怀。

我常想:60岁前是人生的上半场,我有奋斗,有收获,下半场如何才能过得更有意义呢?思乡、爱乡,建设故乡的梦想让我寝食难安。

从小听着红军团长方和明故事长大的我,被他“不改初心,解甲归田当农民”的事迹深深打动。方和明团长能够放弃优越生活条件,回家当农民,我杨敬宇为什么不能呢?

退休后,我不顾老婆“身体不好,农村条件差”的反对,也拒绝好友“退休后应该安享晚年”的劝阻,带着我的公积金和全部积蓄83万元,毅然扛起背包,挺近大别山,回到生我养我的李家湾村,并坚决将我的党组织关系转到这里。

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就是李家湾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是李家湾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还被聘为李家湾村党支部的名誉书记。我的愿望是:让李家湾美起来,让乡亲们生活好起来!

共商建  群策群力建家园

回村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带领全村46名党员、2300多名村民,一起动手改变村庄环境和村庄面貌。

如何改变脏乱差?从哪着手?怎么干?

一时间,村干部和我思绪万千。村“两委”和我决心从转变乡亲们的思想观念做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是群众自己。

作为党员,我必须亮明身份。作为村里的名誉书记,我更应该带好头。于是,我出资3000元,租了两台车,带着部分村干部、党员、村民到黄陂蔡甸、罗田三里畈等地取经学习,大家一起现场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当看到别人村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鸟语花香时,他们都羡慕不已。

75岁的老党员袁先元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的村庄美如画,农村不比城市差,我们也要这样干,将来一定超过它。”

回到家后,村“两委”就迅速召集全体村民,通过院子会、场子会、村民代表会,共同商议怎么建设我们自己的美丽乡村。

“西田铺湾的当家塘要修个驳岸才好”“鹭鸶雷湾门口的两排破败的房屋要拆了,太难看了”“李家湾要修个厕所,方便群众”……

大家七嘴八舌,谈了自己的想法,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综合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决定首先修一条从李家湾村到刘元村武麻高速出口、全长约9.7公里的通村出口公路。

李家湾村一向比较偏僻,一直以来,村民的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不容易从外面运送进来,群众种植的农副产品也难以销售出去,群众出行也极为不方便。

我村黄土咀湾所压山地面积较大,村民杨基向家被占压的面积最多,抵触情绪较大。

村“两委”和我便三次到他的家,当看到他儿子毕业后在家没事做,我就托武汉的朋友,帮助他儿子在武汉在一家企业上了班。就这样,杨基向的心结解开了,2019年这条路建成通车,成了全村重要的出口路,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家湾湾子大、人口多,没有一个活动的场所。村民想建一个文化广场。

经过商量、讨论,村民一致决定在该湾的正中心、门前塘边一块面积稍大的地方来进行建设,但是必须要拆除这里的17间危房。

拆迁户对此有些犹豫,村“两委”和我一起先做党员的工作。

“我是党员我先拆!”77岁的老党员吴金梅第一个站出来,率先拆除了3间柴草房。

村民理事会成员李曾健也主动说:“这是为了我们自己好,大家要积极拆!”并迅速拆除了自己家的一间小屋。

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到2天的时间,全湾没花一分钱补偿,就将17间危房全部拆完了。

现在,每天晚上,男女老少都喜欢来兴建的文化广场,跳舞、运动、休闲娱乐,这里成了村民的文化乐园。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多、资金少。我除了带头捐款外,还组织企业家捐助,发动群众捐款捐物、投工投劳。

群众积极性很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脱贫户杨学胜主动捐款1000元后,出嫁的女儿捐款500元,还在读书的儿子也拿出200元压岁钱,捐了款。

到现在,全村共为美丽乡村建设捐款150余万元,义务投工投劳3000多个。

如今,我们村湾湾有公路,户户有便民小道,各湾还安装了路灯,正所谓“三尺小路连民心,数盏明灯照乡村”。

共发展  知青茶场产业旺

没有产业支撑,再美的乡村,也没有生命力的,是不可持续的。“一定要让群众富起来”,这是我内心对乡亲们无声的承诺。

怎么兴产业?我觉得不能“一厢情愿”,还是要发动群众,凝聚群众智慧,共同走致富路。

大家一致认为,要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恢复老茶园;要利用“知青”牌,走知青路,发展知青产业。

知青茶香飘四方。为了发展茶产业,经营好茶场,一方面,我多次跑武汉市场,多次到英山、五峰学习取经;一方面,带领大家扯草除杂,开垦荒地,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标准化茶园320多亩。

在这期间,县里、镇里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知青茶场与老君眉茶场签订合作协议,极大提升知青茶种植技术和茶叶品质。2022年5月,红安县第五届老君眉茶文化节——知青茶场茶园会举行,进一步提升了知青茶知名度。永佳河镇党委修通了进入茶场的道路,补植了一批优质茶苗,帮助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现在,茶场每年可产茶叶1000多斤,实现产值百万元。

周边的群众也把自家茶园采摘的叶子,送到这里加工,仅此一项,户均增收2000余元。

从2016年起,知青茶场每年支付采摘费达30万元,人均每天收入100多元。脱贫攻坚期间,李家湾村有12名脱贫户劳力常年打工,脱贫户袁学清担任茶业合作社社长,月收入2200元,脱贫户王素芬当上了厨师,月收入3600元,另外10名脱贫户,平均每月收入2800元。三个残疾人也在这里有了工作,其中残疾人杨晓辉,在知青茶场入党、结婚生子,知青茶场成了他们不离不弃的“家”。

小蜜蜂甜产业。2017年,正是我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很多农民都在寻找脱贫致富产业。养蜂不占天、不占地、不争肥、不争水,不与农民争劳力,给植物传花授粉又酿蜜。在与村“两委”商量后,我决定发挥个人特长,通过养蜂,带着大家增收。

说起养蜂,我至今难以忘怀。1993年至1998年,组织选派我到原黄陂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我带领群众养蜂发了家致了富,黄陂县被评为全国十大养蜂基地,我也因此成为这一行业的“土专家”,并撰写了《庭院养蜂》一书。至今,我仍然用“杨蜂子”作为我的微信名。2010年,中国养蜂学会授予我“武汉蜂业突出贡献奖”,为我颁发了30万元的奖励。

于是,在李家湾村,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我们村及周边村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30多户群众开展庭院养蜂。我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还自费把他们带到黄陂参观学习,提高养蜂技能。

村民养蜂的热情越来越高。如今,蜜蜂养殖已经从李家湾村扩展到全镇养殖,很多农户养殖数量达到30多箱,全镇累计养蜂10000多箱。脱贫户黄昌良养了40多箱,一箱蜜蜂一年能产生1000多元的效益,现在一年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

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致富,生活日益甜蜜起来。

知青牌红红火火。当年,一群知青在知青茶场度过了一段火红的岁月。如今,许多老知青都想回到当年劳动和生活过的地方,寻找时光的足迹;很多年轻人对知青生活充满好奇,想一探究竟。

在村“两委”鼓励下,我决定把知青茶场打造成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按照“乡村旅游+扶贫+青少年传统教育”的模式,投资建设6个大棚蔬菜基,又投资80余万元建“农耕文化馆”“知青展览馆”“蜜蜂科普馆”,让年青一代体验农耕文化、感受知青岁月,普及蜜蜂知识。

为了留住乡愁,我把10间当年知青居住的、现在已废弃的房屋修复成“知青村”,配备全套生活用具,供游客自己做饭、居住。另外,还建设“知青饭堂”“知青小屋”“知青小卖部”“知青招待所”等,为游客提供配套服务。

知青茶场在建的第一年,就有很多名知青慕名而来,有的甚至带上子孙、亲朋好友。

2019年,全县首届农民丰收节在知青茶场举行,500多名老知青前来参加活动,村民把我们这里的永河皮子、葡萄、土鸡蛋、花生油、红安苕、干菜、南瓜、黑猪肉等土特产都拿到这里销售,当天就成交一百多万元。活动现场,我们村还与武汉机电商会签订红安苕长期供售合同。

产业兴、人气足,旅游旺。我们先后与我的母校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学院、武汉育才小学等23家单位达成协议,共建产学研、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茶叶产业发展有了技术支撑,也让年轻人有了体验农村生活、接受劳动锻炼的实践平台。

现在,知青茶场已经打造成3A景区,每年都吸引大量老知青和年轻游客到这里来,看知青电影、听革命歌曲、品味“知青茶道”,感受知青文化,体验知青生活。这里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休闲娱乐地、观光采摘地、劳动体验地。

共分享  李家湾里笑声多

刚回到李家湾,村里基本上没有什么精神文化生活,更多的是家长里短、聚集闲聊、带彩打牌等不良的习气,有的群众还在操办“红白喜事”、拜寿升学宴请中,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陋习非常严重。

要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建新村,还要有新貌,更要树新风。

在村“两委”的组织下,我积极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相关理事会等,推进移风易俗。

通过多次召集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会议,共同出谋划策,最终制定了简短易懂的行为规范“八不准”和村规民约。

通过党建引领,我们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卫生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发展理事会和铜锣联防队等群众自治组织,将党员群众凝聚在一起,倡导婚事、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

七组村民杨良钊结婚前,本来已经在县城宇晟酒店预订25桌婚宴席,村“两委”听闻后,马上带着红白理事会和我上门做工作,要求婚事简办,方便亲朋好友。杨良钊最终在知青农场农耕馆举办了婚礼,既隆重热烈,又节约了钱。

这件事,对全村群众影响很大。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现在我们村很多喜事、热闹事,都愿意到知青茶场来办。

村“两委”还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

李家湾村江红梅和她婆婆,婆媳关系水火不容,经常为家里琐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自从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评比活动后,看到邻居被评为好婆婆和好媳妇,她们两人思想受到了触动,慢慢有所改变,媳妇越来越尊敬婆婆,婆婆也越来越体谅媳妇。

通过典型示范,村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整体氛围越来越和谐。

在村“两委”的倡导下,我还积极组织开展“送温暖送健康送娱乐”活动。

在我的搭桥下,武汉无锡商会、武汉麻城商会、钟表眼镜商会等,为我村和周边村捐款捐物140多万元。

村里有一个脱贫户,父母身患残疾,但是孩子很懂事,学习很上进。我从2015年起,便资助这个孩子,一直资助到2021年他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累计资助7万余元。现在,这个孩子在上海某国企上班,月薪2万余元。每次回家都会来茶场看望我。孩子成人成才了,没有忘记帮助过他的人,让我很欣慰!

我每年都会组织武汉市中心医院、医师协会、协和、同济医院医生,到我们村及周边村开展义诊,送医送药,把健康带到群众身边,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我还邀请武汉歌舞剧院及艺术团队来这里开展送戏下乡,把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送到乡亲们家门口,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感触多  誓将余生献家乡

不忘初心返故里,八载与民同苦乐。投身家乡建设这几年,我深深体会到:

一是红安有一种“不胜不休”的传奇精神。红安“紧跟党走,不胜不休”的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了很好地发扬。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铜锣一响”,红安四十八万儿女不畏牺牲,赴汤蹈火,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如今,“铜锣再响”,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后,红安人民再一次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一起努力过上幸福生活。

二是农村发展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设美丽乡村、振兴乡村产业,要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群众看到我们为他们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的实事后,群众就会信任我们,就会拥护、支持我们,就会发挥主人翁的作用,积极出谋出钱出工出力建设家园。

无怨无悔为乡亲,誓为家乡献余生。回味过去的八年,既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流下了辛酸的泪水(60岁的我,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还患有“三高”,为了家乡的发展,我每天工作10个多小时,有时还出差谈业务),但看到如今的李家湾村,水更清了,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村子更美了,村民的笑容更多了,我就感到无比地欣慰,我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越奋斗越幸福,越奋斗越年轻!红安是红色的土地,我是红军后代。我还要在这里干到77岁、87岁、97岁……永远做李家湾村民,永远与乡亲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

最后,我要向大家发出一个邀请,真诚地邀请大家到我们红安,感受红色文化;到我们永佳河镇李家湾村,看一看农村新貌,赏一赏田园风光,品一品知青茶香,重温一下知青岁月,体验一下知青生活,来见证我们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我们热情欢迎您!


一审:宋文晓 二审:高凤叶 三审:刘玲莉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