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今年红苕产量怎么样、质量好不好?收购价格同去年相比有没有上涨?”日前,红安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专班深入二程镇西林村红苕产业基地,同合作社负责人、农户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保障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情况。
“红安苕”是全国首个甘薯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湖北省十大乡村产业。2023年,红安县累计种植红苕面积24万亩,总产量预计达59万吨,位居全省第1位、全国第16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今年以来,红安县纪委监委聚焦监督职责,将“探头”直插基层一线,通过走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看实况等方式,深入了解惠农助农政策落实、产业发展资金使用等情况,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解决困扰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以精准有力监督助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针对群众反映往年出现红苕销售难的问题,县纪委监委年初第一时间督促农业农村、科技经信等职能部门压实工作责任,认真研究问题、政策和销售渠道,提高红苕品质,同时积极对接客商,搭建网络销售平台,线下线上多渠道打通产品销售渠道。
县农业农村局立足岗位职责,通过湖北省知联会、武汉校友促进会等渠道,积极联系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知名专家教授,同红安县签订“红薯脱毒技术开发合同”,投资800余万元建成红安苕组培脱毒中心,帮助红安相关红苕种植加工企业年繁育脱毒种苗达1亿株。红苕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引得全国各路客商纷踏而来。
同时,联合县融媒体中心、电商协会等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形成一整套县域农村电商发展的生态体系,红安苕、红皮花生、红宝萝卜等优质农产品搭乘电商快车,倾力打造独具革命老区特色的“地标优品”,推动红安特色农产品不仅走向全国各地,更漂洋过海远销国外。
“现在除了客商提前预定红苕产销订单,还有不少电商公司前来收购,今年我家种植的100亩红苕还没有采挖,就有外地企业前来洽谈收购,销路完全不用愁。”面对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回访,红安县二程镇长岗村红苕种植大户宋德发感慨道。
今年以来,红安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聚焦乡村振兴领域项目谋划论证不足、盲目决策,骗取套取、截留挪用惠农补贴资金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合力量开展“点题整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检查53次,发现并移交问题线索142条,督促整改问题187个,党纪政务处分187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0期26人,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章立制13项。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多、资金投入大、受益面较广。”红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将进一步紧盯关键岗位和环节,对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实施、技术服务、产业奖补资金发放等方面开展全周期监督检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真改实改,助力全县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