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湖北省红安县,是威名赫赫的“将军县”,也是人民司法发源地。融合八大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革命老区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红安县人民法院传承红色基因,扛牢使命责任,将能动司法贯穿审判执行全过程,深度融入、主动服务、全力护航新时代的红安经济建设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先导之制:构建“制度链”。“谢谢法官!替我追回了货款,不收一分钱的诉讼费”申请撤诉的李某某得知红安法院撤诉案件实行零收费的新规,感动得连连道谢。赢了官司输了钱,曾一度被老百姓所诟病,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领域急难愁盼。为畅通群众纠纷解决渠道,红安法院积极创建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立案收费改革先行区,出台了《红安县人民法院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立案收费改革实施办法》。对适用简易程序立案的案件,减半收取受理费;对适用小额程序立案的案件,不预收诉讼费,裁判生效后由败诉方承担10元诉讼费;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实行零收费。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进一步降低诉讼门槛,决不让群众求告无门。截至目前,累计为1750名当事人减、免、缓收诉讼费488.91万元,平均办案时长33.57天,位居全省人民法院前列。10月17日,湖北高院立案一庭庭长熊顺一行在考核验收红安法院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立案收费改革先行区创建工作时,对该院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大幅下降,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明显提升等成效给予肯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日益复杂多元。自4月起,红安法院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聚力强基础、优服务、护公平、降成本、攻执行、助转型、创品牌七个围绕,依托“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降本增效突破年”活动,全面落实七大任务,激活新时代法治建设的红色基因。
千亿园区按下了市场流通的“快进键”,涉外地商事案件持续呈增长趋势,如何打通区域法院的信息壁垒,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价值追求?红安法院充分发挥院际对接更加便捷的优势,提供了解决方案:成立企业涉诉事务协调中心,帮助协调本地企业参与在其他法院的诉讼执行事务。线上、线下多轮驱动,先后高效化解本地企业在深圳市、海南省、福建省等地的7起纠纷。
为推动市场主体及时救治和有序退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安法院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推进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经营异常企业备选库,便捷启动强制清算程序、办理简易注销登记。7月15日,接到县市场监管局递交的首批经营异常市场主体备选库名单,及强制清算申请后。红安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用时34天清算完毕。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注入一剂“强心针”。此外,还构建了涉及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实施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协作制度,动态协同强化失信联合惩戒。
主动登门走访企业,召开“法院+律所”座谈会,充分了解企业的司法需求,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到制度建设方方面面,使司法保障措施更接地气,以制度创新激活司法效能,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嘉许。《黄冈市优化营商环境简报》2023年第21期以《红安县:推行“三步法” 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为题,刊发了红安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经验做法。
先行之治:善扣“审判环”。园区落户企业近500家,市场主体面广量大。红安法院认真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法院要求,发挥高新区法庭前沿优势,加强市场主体权益司法保护。复盘园区所有涉企案件,分析败诉原因,逐一回访发出司法建议,助力企业增强法治意识,实现健康发展。
市场领域犯罪是危害经济发展的毒瘤,红安法院加强刑事司法保护,坚决依法惩处侵害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筑牢市场权益保护的司法屏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涉互联网风险隐患防范压力不断增加。在深圳市某手机卖场工作的何某某,认识了专业从事“空中激活”的“老陈”。2021年初,何某某通过“老陈”获取了进入知名品牌服务器后台终端的账户、密码后,其夫薛某某开设“专业空中激活”店铺。非法进入服务器后台终端,对智能产品数据进行修改、增加,对未销售的智能产品进行“空中激活”。审理过程中,红安法院努力追赃挽损,被告人薛某某主动退缴了144937元的违法所得。鉴于此类犯罪危及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有损全国统一大市场格局。红安法院在九个工作日内,依法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薛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最大限度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治罪与治理并重,末端处理与前端治理有机结合,红安法院不断提升着司法保护的能力水平。在审判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中,将司法触角延伸至治理源头,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司法建议,助推市场秩序监管规范化,促使病企脱胎换骨,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装上“稳定器”。
开设绿色通道,完善诉讼服务,能动化解涉企纠纷,红安法院迈出了坚实步伐。胡某等13人按揭贷款购买了一批商业用房从事个体经营,按照合同约定按月还款至2018年后,陆续出现按揭断供的情形,迄今已逾期五年,银行遂提起诉讼。系列案件标的额多达1480余万元,涉及银行、开发商、个体工商户切身利益,涉案人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红安法院坚持调解优先,由速裁团队先行调解。了解到个体工商户因疫情影响,导致逾期还款,目前生意迎来转机。调解员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共渡难关,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在依法保障银行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个体工商户的正常经营,以“放水养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为即最即快疏通企业经营发展的堵点,院庭长带头示范引领。诸城某机械公司为某食品公司订做包装机设备,某食品公司支付18万元设备款。但设备安装后工作效率无法达到合同要求,安装方多次调试检修无果,某食品公司要求解除合同,返还设备,退还款项。承办该案的副院长王业金考虑到涉案双方系商业伙伴,直接下判可能激化矛盾,且无法立即解决问题,遂组织双方当事人背靠背调解。释之以法、晓之以理,引导双方互谅互让,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高新区法庭庭长彭荣利带领干警迅速赶赴武汉,现场督促当事人返还机械设备、退还设备款。受损的合作关系得到修复,为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把能动司法贯穿到审判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保障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为红安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红安法院的生动实践,令企业的司法获得感不断提升,“公正司法、一心为企”“勇于担当,维护公平正义;创新执法,优化金融环境”……企业家将司法的暖心关怀畅叙于舒心笑颜,镌刻于鲜红锦旗。
先试之执:巧解“执行结”。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当招商引资转变为相持的矛盾纠纷,招商企业拒不执行生效裁决,红安法院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在强制执行某文化公司腾退近千平方米的场地案中,实地勘验得知,场地内的机械设备系案外人所有。执行干警向其释明法律规定,劝导其积极配合、主动腾退。当事人认识到是非曲折,主动搬离了设备。照看场地的老人因工资被拖欠,不肯搬离。执行干警耐心疏导,老人消除了抵触情绪,执行干警又帮助他收拾行李被褥等生活物品,老人对执行干警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事情的作风感到满意,转而致谢。国有资产的运营价值得以维护,促进了红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在先行先试府院联动改革中,红安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整合资源力量统筹破题,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湖北某房地产公司申请执行某建设公司、湖北某科技公司合同纠纷案,红安法院积极开展企业“救治”工作,依法上线拍卖被执行人名下房产。实现国有资产变现价值的最大化。在扣除拍卖税费等各项费用后,按比例分配了执行款项,最大限度维护了各方的合法权益。助推竞得拍卖资产的武汉某学院扩大办学规模。实现政府、被执行企业、债权人、抵押权人和竞拍投资人的多方共赢。
以预留空间的方式,向被执行人发出“惩戒预警”,增强执行威慑力,是红安法院为涉企案件执行开出的一剂良方。5月10日,红安法院依法发出首份“预拘留决定书”,促使被执行人深刻认识到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严重后果,妥善执结一起标的额70万余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巧用执行手段,保障企业及时实现胜诉权益;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灵活运用“活封活扣”“放水养鱼”“腾笼换鸟”,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也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贡献了司法力量。
漫道扬帆,鼎铸新篇。红安法院将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厚植责任担当,朴诚勇毅、笃行不怠,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红安篇章的法治轨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