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10月12日至14日,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广率县党政代表团赴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厦门市思明区学习考察,实地感受链式思维的发展路径、市场理念的改革创新、千帆竞发的激昂奋进,开阔思维眼界,求取发展“真经”、找准实施路径。连城县委书记詹崇仁,县委副书记、县长蔡东阳,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朱碧蓉分别陪同并介绍有关情况。
福建连城县:一个地瓜富半县
连城地处福建省西部,是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21个组成县之一,2022年,全县地瓜种植面积1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近121亿元,被誉为“中国优秀旅游县”“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世界地瓜之都”。
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甘薯产业园)及沣沣食品有限公司、福建薯业研究院,红安党政代表团认真听、仔细看、详细问,纷纷被小小地瓜催生出的强县富民大产业所惊叹。表示,“红安苕”作为我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要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产量大、品质好的优势,加强市场化经营运作,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推动农产品“出山进城”,助推强县富民,着力打造“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走进连城县培田古村落,清新俊逸的古建筑群落、飞檐翘角的威严门楼、风格各异的精品民宿一一映入眼帘。该村依托古村落建筑群和客家地域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逐步探索出古村旅游的产业振兴路。对比连城,红安自2012年以来,先后有16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年更是全省唯一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如何学习借鉴连城,让古村落换发新的生机。
刘堂军强调,古村的建设,重在“保”。要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以“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为目标,强化传统村落保护顶层设计,坚持“村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助力”,让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一天时间,9个考察点,看工业、特色农业产业,看电商发展,看古村落建设,看历史文化街区,红安党政代表团在学习中对标,在对标中反思,在反思中谋划,如何将红安的“基因红”“生态绿”转化为老区振兴的“发展金”。
刘堂军说,连城、红安同属革命老区,都是住建部对口支援县与定点帮扶县,县情相似、产业相近、发展相当。连城的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成绩斐然,发展思路对红安很有启发,值得借鉴。要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切实把学习考察成果转化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具体思路和务实举措,在工作中展现更多担当作为,推动红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厦门市思明区:共同缔造结硕果
思明区是厦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滨海街道曾厝垵文创村2003年实行“村改居”后,坚持“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理念,以空间环境整治为抓手,邀请专家团队、业主、商户、游客共同参与发展过程,昔日的“城中村”蜕变为最热门的旅游景点,备受年轻人青睐。莲前街道积极探寻社会治理新路径,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打造“近邻党建”品牌,形成一呼百应、共治共享的大近邻治理模式,推动网格服务由“等服务”向“送上门”转变,实现基层治理从“粗线条”到“微治理”的升级,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
让群众参与,是治理理念,更是治理实践。刘堂军指出,“共同缔造”是深耕基层、扎根群众、极富生命力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要实施小区、社区、街区、片区“四区”联动,以街区、片区为单元补齐县城功能,加快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商贸及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快速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统;以小区、社区为单元完善生活功能,深化拓展五城同创和完整社区试点经验,补齐养老、托育、停车等短板,推动“三无”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有序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
张治祥、张凤珍、韩红卫、余品祥、秦良骥、陈玲、姚福祥等县领导,各乡镇(场、处)、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部分企业代表参加学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