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弘扬长征精神聚力县域发展
本报记者 毛红平
9月26日,红安县七里坪长胜街游人如织。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这个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再次成为旅游热点。
红安,这片被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令人欣喜的新景象俯首皆是:拔地而起的新型产业园区、欣欣向荣的电商创业中心、热闹非凡的七里坪长胜街、观者如潮的黄麻起义纪念园……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人,禀承长征精神,正以“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一天时间当两天用,一分钱当两分钱用”的劲头,抓改革谋发展。
红色家底推动精准扶贫
“您知道红四方面军的故事吗?”红安绣活传习所席和玉高兴地回答:“知道啊,长胜街前面10米就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我们家里就有三位是烈士,从小就听老一辈讲述革命的故事。”
红色革命文化,被开发成红色旅游资源。修旧如旧的长胜街,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景点。
红安县七里坪镇居民陶文君告诉记者:“每年到十一的时候,整条街就挤爆了。”
除了参观游览,配套的还有特色饮食、生态采摘和农家住宿。在杏花乡花园岗村,村民们正在加盖农家乐。发展生态旅游,老百姓在家门口还能打零工。该县杏花乡花园岗村村民程汽莲说:“我每年可以多赚七八千元钱。”
依托红色旅游,老区人民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路。目前,红安共计开发各类文化旅游项目76个,协议投资额达458.7亿元,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
不能发展旅游产业的村镇怎么办?在红安县七里坪镇柳林河村,政府通过精准扶贫的项目,帮村里建设了光伏发电站。柳林河村支部书记张祝清说,每户人家每年保底收益有三四千元钱。
红色,是红安的底色,更是红安持续发展强劲的动力。在红安,已有16个重点贫困村和10个老区建设村实施了“一村一策”精准帮扶。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325万元,地方配套1.2亿元,建成各类扶贫项目1489个。
红色动力驱动工业发展
名校毕业的“90后”张文萍,2015年4月放弃高薪创办了一家罐头食品公司,短短4个月将公司销售额做到300万美元。张文萍通过地面超市实体网、阿里巴巴信息网和微商人际网,迅速将产品销售到美国、日本、韩国等。“今年国内市场也做起来了,前景很好,估计月销售罐头7000箱,销售额在120万元以上。”她告诉记者,能做到这些,湖北佰昌大学生孵化基地功不可没。
佰昌大学生孵化基地,是红安县政府与当地企业联手打造的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入驻的创业企业能享受办公用地免费、2年10万元无息贷款等多重大礼包。一年多来,已经有52个团队、近400人入驻。
更大的手笔是红安经济开发区新型产业园。6年间,该产业园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再到如今的126平方公里。红安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梅红波说,5年多来,新型产业园区新增厂房面积500万平方米。这个数字,是新中国成立后,红安前60年厂房建设面积总和的10倍。
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介绍,目前,红安新型产业园已落户项目403家,协议投资额1736亿元。在已投产的169家中,规上工业企业就达到了86家。一个总规模近千亿元、囊括“食品饮料、融园家具、川东服装、和平家居、机械制造、现代服务”等8大产业集群的“千亿园区”已现雏形。
产业园的发展速度,只是红安发展速度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红安GDP达到50.8亿元,增幅达8.2%;1至7月,规上工业企业生产增速为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5亿元,增长11%;固定增产投资94.1亿元,增长21.5%。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形下,这些数据表现抢眼提气。
红色文化撬动红色传奇
红色,是红安历史深厚的底色。小小七里坪,家家有烈士,村村有将军。在七里坪镇长胜街不到500米的街道上,七里坪工会、合作饭堂、苏维埃银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鳞次栉比……在长胜街担任了6年讲解员的卢何莲对这里的一砖一瓦如数家珍:“近几年,红色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仅去年,登记的参观游客就有50多万人。”
以影视为表,以产业为里,以文化为魂,红安文化旅游产业获得蓬勃发展。2013年5月,投资3800多万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红安·中国将军文化影视城刚一亮相,就受到多个电影电视剧摄制组青睐。《铁血红安》《东方战场》《最后的国门》等多部电视剧在此完成拍摄并热播。